地铁门一开,那股混合着烤肉的焦香、甜辣酱的辛香和某种熟悉的、带着发酵气息的甜味就猛地扑了过来,像老朋友一样撞了个满怀。不用看地图,跟着鼻子走,准没错。多伦多市中心这片的空气,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总会被韩国节(Toronto Korean Fest)彻底改造一番。今年的阵仗,感觉比往年还要热闹几分。
挤进主会场,人潮涌动,但秩序井然。最先抓住眼球的,反而不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舞台或诱人的食物摊,而是文化展示区里一群穿着鲜艳韩服(Hanbok)拍照的人。有金发碧眼的小姑娘,裙摆转得像朵盛开的牵牛花,笑得见牙不见眼;也有亚裔家庭,父母帮孩子仔细整理着衣襟,神情庄重里透着点怀念。指尖划过那些精致刺绣的布料,凉凉的丝滑感下,是沉甸甸的历史。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正安静地演示着打糕(Tteok)的制作,木槌落下又抬起,发出沉闷又有节奏的“咚咚”声,围观的人屏息凝神,仿佛那一声声敲打,正把一段古老时光慢慢锤进软糯的米糕里。
肚子适时地咕咕叫起来,抗议着视觉的盛宴。美食区简直是场意志力的终极考验。排了二十分钟的队,就为了那家据说最正宗的辣炒年糕(Tteokbokki)。红亮的酱汁裹着胖乎乎的年糕条,鱼糕片点缀其间,一口下去,先是甜,接着是汹涌的辣,最后是米糕的韧糯,几种感觉在口腔里打架,额头瞬间冒汗,却又忍不住想再吃一口。旁边滋滋作响的韩式烤牛肉(Bulgogi)铁板前烟雾缭绕,香气霸道地钻进每一个毛孔。刚出炉的韩式炸鸡(Korean Fried Chicken),裹着闪亮的酱料——甜辣、蒜香、酱油,甚至还有蜂蜜黄油味的,咬下去那“咔嚓”一声的酥脆,简直是灵魂的救赎。手里还捧着杯冰凉沁甜的米露(Sikhye),看着手里满满当当的纸盒,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减肥?明天再说吧。
吃饱喝足,主舞台那边震耳欲聋的音乐和尖叫声浪一波波涌来。K-Pop的魔力,在这里具象成了满场挥舞的应援棒,汇成一片闪烁的光海。台上是本地选拔出来的年轻舞团,动作整齐划一,力度十足,青春的热力几乎要冲破舞台的界限。台下,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跟着节奏一起摇摆、尖叫,动作或许不那么标准,但那份投入的快乐却无比真实。一个穿着西装、像是刚下班的大叔,站在外围,脚尖也不自觉地跟着点地,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又藏不住的笑意。这种跨越语言的共鸣,大概就是流行文化最动人的地方。角落里,还有一群中学生模样的孩子,正跟着台上的动作笨拙但热情地模仿着,笑声和汗水混在一起。
夕阳给天空染上橘粉,空气里依然弥漫着食物、音乐和人气的混合气息。走出那片喧嚣,耳朵里还残留着鼓点,舌尖上还跳跃着辣炒年糕的余味。手里拎着打包的炸鸡,还买了瓶看着不错的韩式辣椒酱。这个节日,像一颗浓缩的胶囊,短短一天,把万里之外一个国度的生活气、烟火味和蓬勃的现代脉搏,鲜活地塞进了多伦多的心脏地带。它不只是一个关于“他者”的展览,更像是一次邻里间的串门,让你尝一口他们的家常菜,听听他们孩子喜欢的音乐,看看他们引以为傲的衣裳。这种在喧闹市井中自然流淌的文化交融,比任何博物馆里的展品都更生动、更温暖。回到公寓,把辣椒酱塞进冰箱门侧格时,嘴角还挂着笑,那咚咚的打糕声和人群的欢呼,似乎还在耳边隐隐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