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撞进万锦电影院的那一刻,空气里就飘着股熟悉的甜香,新出炉的爆米花混着冷气,直往鼻腔里钻。这地方我来过太多次,从学生时代的约会据点,到现在拖家带口消磨周末,银幕的光影流转里,时间过得飞快。最近几次来,倒是发现这里变了些模样,不再是单纯看场电影那么简单,更像一头扎进了一个精心编织的光影幻梦。
最让我着迷的是他们新升级的 IMAX 激光厅。以前觉得 IMAX 够震撼了,直到坐进这个厅。开场前灯光暗下,不是寻常的漆黑,而是一种天鹅绒般深沉的静谧,银幕像一块巨大的、无瑕的黑曜石,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当第一束光投射出来,那亮度、那色彩,简直像有人把现实世界的饱和度狠狠拧高了几个档位。《沙丘2》里厄拉科斯星球的漫天黄沙,不再是平面的图像,沙粒仿佛带着灼热的质感扑面而来,沙虫破沙而出的低频震动,不是从耳朵灌入,而是通过特制座椅,从脚底板一路麻到后颈,整个人被牢牢“按”在座椅里,心跳都跟着那节奏砰砰响。看科幻或史诗大片,选这个厅,绝对值回票价。
另一个惊喜是杜比影院(Dolby Cinema)。如果说 IMAX 激光是视觉和体感的轰炸,那杜比就是一场极致细腻的感官按摩。它不追求那种排山倒海的冲击力,而是把光影的层次、色彩的微妙过渡、声音的方位感和纯净度,做到了纤毫毕现。看《坠落的审判》时,法庭戏里人物细微的面部抽动、手指不安的蜷曲,在杜比厅的银幕上都清晰可见,连窗外透进来的光线里漂浮的尘埃都粒粒分明。环绕声更是绝了,角色在房间左侧低语,声音就真真切切地从左后方传来,细微的呼吸声、纸张翻动的窸窣,构建出一个无比真实的空间。看文艺片、剧情片或者对声音要求极高的音乐纪录片,这里是首选。对了,杜比厅的座椅,是我坐过最舒服的影院沙发,陷进去就不想起来。
万锦的 ScreenX 厅也挺有意思。三面环绕的屏幕,扩展了视野的边界。看《哥斯拉大战金刚2》这种怪兽互殴的场面时,两侧屏幕延伸出城市的废墟和硝烟,怪兽庞大的身躯从主屏幕“撞”到侧屏,那种被包围的临场感很新鲜。虽然侧屏画面有时只是氛围渲染,并非全程叙事主体,但这种包裹感确实增强了特定场景的沉浸度。属于值得体验一次的新奇选择,尤其适合视效大片里的大场面。
说真的,技术再牛,也得有好片子撑腰。最近片单挺有看头。重映的《泰坦尼克号》4K 修复版,在激光IMAX厅看完全是两个世界!Rose 那颗“海洋之心”蓝宝石的光泽,甲板上木质纹理的质感,甚至冰山逼近时海面上漂浮的寒气,都前所未有的清晰动人。情怀之外,是技术的重生。《沙丘2》自不必说,它就是为大银幕、为顶级视听而生的史诗,IMAX激光厅是它的终极归宿,错过真的可惜。刚上映的《猩球崛起:新世界》视效惊人,猿族社会的构建细致入微,动作捕捉技术下的凯撒之子眼神里的复杂情感,在大银幕上冲击力十足。想轻松点?《特技狂人》是意外之喜,老派特技人的硬核浪漫,追车、爆炸场面拍得既复古又生猛,看得人肾上腺素飙升,纯粹的娱乐享受。动画方面,《加菲猫》萌趣治愈,适合全家欢。听说月底还有诺兰的《奥本海默》重映,原子弹试爆那场戏的视听震撼,在好设备下绝对是生理级的体验,值得二刷。
周末下午场出来,大厅里人声鼎沸,捧着饮料爆米花的人群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兴奋或感伤。我靠在休息区的软椅上,指尖还残留着座椅扶手上震动带来的微麻感,耳朵里似乎还回响着电影配乐的余韵。看电影这事儿,在家对着小屏幕刷剧是一种消遣,但走进像万锦这样不断升级硬件的影院,选对厅,挑对片,那就是一场短暂抽离现实、全身心交付给另一个世界的仪式。灯光暗下,银幕亮起,我们交付的票价和时间,换回的是一段浓缩的、被放大到极致的生命体验。下次,你想钻进哪个幻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