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多伦多中国签证中心厚重的玻璃门,冷气混合着纸张和隐约的焦虑感扑面而来。这已不是我第一次踏足此处,但每次都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等待被盖章确认的期待与忐忑交织的氛围。作为时常往返中加两地的人,签证材料袋几乎成了我随身行李的固定成员。最近一次为家人办理探亲签证的经历,让我再次摸清了这座位于市中心圣帕特里克街(St. Patrick Street)大楼里的最新门道,特别是那个能救急的“快速通道”。
别被“快速”二字迷惑,以为能空手而来。核心材料的完备性永远是根基。护照原件(有效期至少6个月以上且有空白页)、打印好的在线填写的申请表(每一页都要签上大名,一处都不能漏)、预约确认单(现在预约依然是主流,但别急,后面会说快速通道)、以及那张令人又爱又恨的证件照——白底、正面、免冠、不戴首饰、露双耳,尺寸48mm×33mm,去年我因为一丝微笑露了点牙齿就被打回重拍,务必严格。邀请函是探亲签证(Q2)的灵魂,国内邀请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和手写签名的邀请函原件(或清晰的扫描打印件)必不可少,邀请函没有固定格式,但必须清晰写明你的个人信息、访问目的、停留时间、与邀请人关系及邀请人联系方式。这些材料,缺一不可,出发前务必对照清单反复检查,少一样都可能让你在多伦多市中心昂贵的停车场里多耗上半天。
预约系统是主流入口,官网开放未来28天的号,凌晨刷号的故事在华人圈里流传甚广。但签证中心深知世事难料,人情急迫。他们悄悄保留了一道“后门”——现场排队取号办理的“快速服务”(Express Service)。关键点来了:只在工作日下午1:30之后开放!这信息是我上次下午去取护照时无意间从工作人员口中确认的。别指望一大早去碰运气,上午和中午的号都优先留给预约的申请人。想要尝试快速通道,请务必在1:30之后抵达(建议稍早一点,比如1:15左右到,在门口或楼下稍等),带上你所有已准备齐全的材料,直接告诉门口引导的工作人员你需要“Express Service”。运气好(且当天下午申请量不是爆满的话),工作人员核对材料基本齐全,会发给你一个宝贵的现场号。
拿到号进入大厅才是真正考验耐心的开始。电子屏上的叫号速度像多伦多冬日的暖流一样难以捉摸。叫号分“材料提交”和“缴费取证”两步。提交材料窗口的职员会非常仔细地审核每一份文件,用尺子比着照片边缘是常规操作。邀请函的措辞、护照复印件的清晰度、申请表上签名的小瑕疵都可能被指出。这时务必保持冷静和礼貌。我亲眼见过一位申请人因为照片头顶留白不够几毫米而情绪激动,结果只是延长了所有人的等待时间。如有小问题,通常可以现场修正(比如楼下就有照相和复印服务,虽然价格不菲)。审核通过后,你会拿到一张取证单,上面有预估的取证日期(普通办理通常是第4个工作日)和缴费金额。接着就是等待叫号缴费(接受借记卡Debit Card、现金汇票Money Order、或银行Certified Cheque,注意不收信用卡和个人支票)。缴费完毕,取证单务必收好,上面有你的取证凭证号码。
普通办理通常需要4个工作日。如果心急如焚,可以申请加急服务(额外付费),理论上最快第二个工作日甚至当天下午就能取(需在上午11点前提交申请并获批,且取决于当天后台处理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取护照一般在下午。拿着取证单和缴费收据(如果收据上交了,带ID)回到中心,无需预约,直接排队进入取证窗口区域。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后,你会拿到一个密封的信封,里面就是你心心念念、贴好签证的护照。仔细核对签证页上的所有信息(姓名、护照号、有效期、入境次数、停留天数)是否无误!
几点血泪换来的贴士:照片是雷区,务必严格按规格找专业照相馆;邀请函信息要完整真实,国内邀请人电话要能打通以备核查(我就被抽查过一次);旧护照上有有效中国签证? 务必同时提交旧护照原件及信息页、签证页复印件,新签证可能会印在新护照上并注明“Based on Old Passport No. XXX”;带孩子申请?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父母双方护照信息页复印件、同意书(如父母一方不同行)一个都不能少;邮寄服务?提交申请时可选择,需另付邮费(印象中$17加币左右),但建议重要证件能自取尽量自取更安心。下午1:30后的快速通道是应急法宝,但绝非保证,材料齐全是唯一通行证。多伦多的签证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面对海量申请,压力不小,清晰表达、材料有序、态度平和,往往能让过程顺畅许多。每一次签证页的盖章,都连接着一端是牵挂,一端是远方。祝大家申请顺利,归途坦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