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那张枫叶卡大小的加拿大工作许可时,我盯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母和数字,最抓瞎的就是角落那串看似不起眼的“文件号”(Document Number)。它缩在那儿,远不如姓名、国籍那么显眼,可后来才明白,这串代码几乎成了我在加拿大工作生活的隐形钥匙。
找它得像玩“大家来找茬”。新版电子工签(eTA-based work permit)通常长这样:右上角显著位置,或紧随“Document Number:”字样之后,是一组由字母开头、后接数字的组合,比如“U12345678”。它大概率出现在你名字、生日、国籍那堆关键信息的附近。但如果是更早的纸质工签(贴在护照里那张),就得瞪大眼睛在密密麻麻的小字里淘金了,通常在底部或靠近你照片的边框处,格式可能是“F1234567890”或“W123456789”。找不到?别急,翻翻移民局寄送工签时附带的信函(IMM 5752 或 IMM 1442),那上面也白纸黑字印着它。
这串字符可不是随便编的。开头的字母藏着玄机:它悄悄告诉你这份工签是在哪里签发的。“TO”代表多伦多,“VE”是温哥华,“MT”是蒙特利尔,“CA”则是境外加拿大签证处。后面的数字序列,就是你这张许可的独特身份证。记住它,比你信用卡号还重要。
它的用途,渗透在你落地后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第一次去Service Canada申请工卡号(SIN)?办事员铁定问你要这个号码。雇主做合规检查,核实你工作权利的合法性?他们系统里输入的就是这个文件号。更揪心的是,当你在线申请延长工签、转换签证类型、甚至着手移民申请(比如经验类移民CEC)时,移民局(IRCC)的系统就靠这个号码精准定位到你现有的许可状态。我见过有人申请时填错了号码,整个案子处理被拖慢了好几个星期,那种等待的煎熬,真是花钱都买不来教训。
最容易被搞混的“孪生兄弟”是UCI(Unique Client Identifier)。UCI是你个人的终身移民档案号,格式是纯数字(如1234-5678)。而工作许可文件号,是专门针对你手上这张工签的,带字母开头。填表时千万看清楚栏目要求,输错了地方,系统可不会好心提醒你。还有个小陷阱:电子工签(eTA-based)的文件号有时以“U”开头,容易和UCI混淆,但仔细看,UCI是10位纯数字(带或不带短横线),文件号则字母+数字组合,长度也不同。
我的血泪教训是:拿到工签第一分钟,立刻把这个文件号抄三份。一份存在手机加密备忘录,一份发给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备份,一份打印出来锁进抽屉。手机拍照存档?一定要确保照片清晰得能看清每一个字符。后续无论申请SIN、报税、租房、办银行账户,甚至买某些保险,都可能被要求提供它。弄丢了工签原件?补办时,如果你能准确报出这个文件号,流程会顺畅得多,否则移民局大海捞针找你档案,那滋味可不好受。
说到底,这串小小的代码,是你合法工作身份的锚点。它不声不响,却链接着你能否顺利扎根。把它刻在脑子里,比记住Wi-Fi密码重要一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