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多伦多的街头,你能感受到那股无声的压抑——咖啡馆里少了往日的谈笑声,超市货架前人们反复比价,房产中介的橱窗贴满降价标签。这不是一场意外,而是加拿大经济多年失衡的集中爆发。作为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的普通人,我亲眼目睹过繁荣时期的乐观,但现在,衰退的阴影已笼罩每个角落。
经济崩溃的根源深埋在结构性问题中。加拿大过度依赖房地产和资源出口,全球需求萎缩加上央行激进加息,让房贷成本飙升三成以上。企业借贷困难,投资冻结,小商铺成批倒闭。我邻居的家族餐厅开了三十年,上个月被迫关门——原料涨价、顾客减少,利润蒸发得无影无踪。这种连锁反应蔓延到制造业和科技行业,失业率悄悄爬升,年轻人首当其冲。
社会代价更触目惊心。生活成本暴涨像一把钝刀,慢慢割裂家庭预算。食品通胀超过10%,许多父母得在“吃饱”和“取暖”间做选择。心理健康危机随之而来,社区中心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我朋友的女儿刚毕业,投了上百份简历石沉大海,整晚失眠。住房危机加剧了不平等,租金占收入一半以上,无家可归者帐篷在公园蔓延,中产阶层滑向贫困边缘。
长期影响可能重塑国家根基。移民吸引力下降——新来者发现“加拿大梦”变成生存挣扎,签证申请量首次下滑。公共服务如医疗和教育资金缩水,学校裁员、医院排队延长,一代人的机会被剥夺。政府债务膨胀到GDP的120%,未来增税或福利削减无可避免。更糟的是信任崩塌,民众对政策失去信心,社会凝聚力在压力下裂开细纹。
面对这些,麻木等待不是出路。我从社区互助小组学到一课:邻居分享食品券,小企业抱团采购,普通人学理财止损。历史证明经济有韧性,但复苏需要集体觉醒——不是依赖口号,而是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