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多伦多的冬雨敲打着窗户,我翻出抽屉深处那本深蓝色的小册子,墨尔本机场的入境章还清晰可见,但有效期只剩下薄薄三个月。十年前第一次拿到它的兴奋感早已冷却,取而代之的是面对政府流程的隐隐头疼。和无数加拿大人一样,我也得再次跳进护照更新的漩涡里。这次,我决心把每一步都掰开揉碎记下来,不只是为了自己下次少走弯路,也希望能给屏幕前同样翻着白眼整理文件的你,递上一杯虚拟的热咖啡。
别小看那张小小的申请表。政府网站提供PDF下载,填起来却处处是坑。我最开始栽在“担保人”这一栏。担保人不能是亲戚,也不能是随便哪个邻居。他必须是认识你至少两年的加拿大护照持有者,职业还得在特定清单上——医生、律师、会计师、工程师… 甚至持牌电工也行。我差点找了当老师的朋友,结果发现教师不在官方认可的“特定专业”列表里,白折腾一场。还有签名日期,必须和担保人实际签字的日期严丝合缝,不能提前填好等着,否则分分钟被打回。那感觉,就像在走一根看不见的钢丝。
照片才是最磨人的关卡。官方要求听起来简单:白底、六个月以内、表情中性、耳朵清晰露出。我自信满满走进连锁药房,十分钟搞定。结果呢?第一次提交,说下巴有阴影;重拍第二次,又说头顶留白不够几毫米;第三次,摄影师修掉了耳垂上一颗几乎看不见的小痣,居然也被判定为“过度修饰”。后来才知道,像Shoppers Drug Mart这种地方,流水线作业的店员未必都吃透了那本厚厚的技术手册。最后咬咬牙,找了家专拍护照照的小工作室,店主是前政府审查员,一眼就指出我前几次照片的问题:衣领颜色太浅(接近白底不行),甚至头发丝有一缕飘到耳边也算遮挡。这钱花得肉疼,但终于过了。
证明身份和公民资格的文件,简直是个人历史的考古挖掘。出生纸是基础,但如果你是归化公民,就得翻箱倒柜找那张可能比你孩子年纪还大的公民证原件。最麻烦的是名字变更。结婚改姓?离婚恢复旧姓?每一次合法更名都需要提供文件链,缺一环都不行。我朋友玛莎就因为二十年前的离婚判决书上名字拼写和现用名差一个连字符,被要求重新找法庭开证明信,生生拖了两个月。原件!Service Canada 这三个字是铁律。彩色复印件?不行。公证复印件?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也不行。他们只认那几张带着原始印章和签名的纸片,仿佛在触摸一段被官方认证的人生。
交钱那一刻,心都在滴血。十年期成人护照现在要160加币,五年的儿童护照57加币。这还不算加急费,如果急着用,额外50加币起跳,还得证明你两周内有国际行程(机票订单是硬通货)。付款方式也有限制,某些受理点只收支票或汇票,刷卡可能额外收费。我选择邮寄到渥太华的护照处理中心,挂号信加追踪又花了一笔,但想到万一包裹丢了,所有原件石沉大海的噩梦,这点钱就当买保险了。
按下“提交”按钮后的等待,比想象中更煎熬。官网说处理时间可能长达数周甚至数月,尤其在春季申请旺季。我几乎养成了每天刷一次在线状态查询的习惯,像个等待录取通知的考生。电话咨询?准备好漫长的等待音乐和可能被中途挂断的风险。有人说凌晨打电话接通快,我试过,凌晨一点半,等了四十五分钟,终于听到人声,问的却是一个在线FAQ写得清清楚楚的问题。那份无力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当那个印着加拿大徽章的特厚信封终于躺在信箱里,新护照的深蓝色封面摸上去还有点凉。翻开第一页,安全线在光下闪着微光,那张折腾了三次的照片被郑重其事地贴在里面。十年有效期,像一段新的空白签证页,等着被世界各地的印章填满。这过程繁琐得让人抓狂,但握着这本小册子,那种“通行证在手”的踏实感,又瞬间冲淡了所有填表和排队的怨念。它不仅仅是一本旅行证件,更像是一张官方的身份确认书,提醒你在这个枫叶之国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