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多伦多街头晃悠,空气里那股子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又勾起了我的馋虫。说熟悉,是那种炒锅爆香、炖汤氤氲的烟火气;说陌生,是混着枫叶国清冽空气后形成的独特城市烟火。混迹这儿多年,舌尖上的乡愁全靠城中那些卧虎藏龙的中餐馆慰藉。今天掏心窝子聊聊几家让我筷子停不下来、魂牵梦绕的馆子,都是2024年依然坚挺、本地老饕也频频光顾的人气王。
唐人街腹地,有家开了快二十年的川菜老店,名字朴实无华,就叫“川香阁”。门脸不大,饭点儿永远在排队。别被这阵仗吓退,那份等待绝对值得。推门进去,一股子花椒辣椒被热油激发出的霸道香气直冲脑门,瞬间就饿了。他家的“水煮鱼”是镇店之宝,活鱼现杀是底线,端上桌红油汪亮,铺满花椒辣椒,看着唬人,但入口是种奇妙的平衡——麻得嘴唇跳舞,辣得额头冒汗,鱼肉却嫩滑得不可思议,豆芽垫底吸饱了汤汁,脆生生的,停不下筷子。另一道“辣子鸡丁”也绝,鸡块炸得外酥里嫩,骨头都酥香,在红彤彤的干辣椒堆里翻找,像寻宝一样有趣。老板是重庆人,脾气火爆但做菜实在,那股子江湖气都融进菜里了。吃完一身汗,爽快!
往北边一点,士嘉堡那片简直是中餐宇宙中心。想体验点不一样的粤菜,得去“海港盛宴”。这家店气派得多,典型的港式海鲜酒楼风格,周末早茶时段人声鼎沸,推着点心车的阿姨嗓门洪亮。但我更爱他家的晚市,尤其是那道“避风塘炒蟹”。选个肥美的斯里兰卡蟹,炸得金黄酥脆,再裹上满满金蒜、面包糠、辣椒和豆豉炒制的料。蟹壳都恨不得嚼碎了咽下去,蒜香浓郁霸道,微辣带点甜,咸鲜味十足,手指头嘬得干干净净才算完。他家还有个“古法盐焗鸡”,用粗盐焗烤,鸡肉紧实不柴,鸡皮下的油脂被逼出来,咸香入骨,是那种朴素但功力深厚的好味道。服务生手脚麻利,熟客多,氛围热闹得很。
市中心金融区附近,藏着一家新派点心店“玲珑轩”,把传统点心玩出了新花样。环境精致,少了点市井气,多了分现代感,很适合约朋友小聚或者带老外体验。别以为新派就不地道,他家师傅功底扎实得很。“黑松露虾饺”是招牌,薄透的皮子裹着大颗弹牙的鲜虾,点睛之笔是顶上那点黑松露酱,菌香瞬间提升了整个层次,一口下去鲜掉眉毛。“流沙包”也做得极好,掰开瞬间,金灿灿、热腾腾的咸蛋黄流沙喷涌而出,甜咸交织,沙沙的口感带着奶香,罪恶又满足。还有道“XO酱炒萝卜糕”,萝卜糕煎得外焦里糯,XO酱的咸鲜海味完美渗透,镬气十足。在这儿吃饭,视觉味觉都是享受。
最后压轴,得说说万锦那家“老灶火锅”。在多伦多涮过不少火锅店,这家是少数让我感觉真正“地道”的。牛油锅底是灵魂,端上来就看见厚厚一层凝固的牛油,随着加热慢慢融化翻滚,花椒、辣椒、各种香料在红汤里沉浮,那股子浓烈醇厚的香气,瞬间穿越到重庆街头。食材新鲜度没得挑,毛肚脆嫩,黄喉爽口,鹅肠处理得干净没异味,涮个七上八下,裹上香油蒜泥碟,香辣过瘾。番茄锅底也意外地好喝,浓郁酸甜,涮点青菜豆腐很舒服。环境嘛,就是热闹的火锅店该有的样子,人声鼎沸,雾气缭绕,吃得就是这份酣畅淋漓的热闹劲儿。
多伦多的中餐江湖太大,这只是我舌尖地图上的几个重要坐标。它们有的守着几十年的老味道,像街坊邻居般亲切;有的在传统里揉进新意,带来惊喜;有的则用一锅沸腾的红汤,熨帖着异乡人的胃和心。美食的魔力,就在于一口下去,唤醒的不仅是味蕾,还有那些关于家、关于烟火、关于生活的记忆碎片。下次你走在多伦多街头,闻着空气里飘来的熟悉香气,不妨循着味道钻进去,说不定就能邂逅属于你的那份舌尖上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