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着购物车拐进大统华入口,眼睛总是不自觉地被那摞花花绿绿的Flyer吸引。每周四前后,这份薄薄的纸片就成了厨房预算的指挥棒,上面密密麻麻的折扣符号,是主妇们心照不宣的接头暗号。拿一份在手里,纸张油墨的气味混着超市里生鲜蔬果的清新,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这哪里是广告纸,分明是下周餐桌的剧本大纲。
翻开来,大统华的Flyer编排颇有讲究。头版往往是当周重磅炸弹,不是帝王蟹腿惊爆价,就是整条游水盲曹特惠,图片拍得勾人馋虫。再往后翻,生鲜区永远是重头戏,红黄相间的“特价”标签像小旗子一样插满页面。周二特惠日的排骨、周四海鲜日的特价虾、周末才有的时令水果组合装……这里头藏着主妇们心照不宣的采买生物钟。上周发现牛肋排每磅便宜了快2加元,果断囤了两盒,回家分装冷冻,炖萝卜烧土豆,能吃好几顿,省下的钱够买两杯珍珠奶茶了。
干货粮油区的折扣是细水长流型的。十公斤装茉莉香米折上折,算下来每餐成本能抠出几毛钱;惯用的生抽酱油捆绑促销,买二送一小瓶蚝油,厨房角落的囤货区又丰满了一点。这些不起眼的瓶瓶罐罐米面粮油,日积月累省下的数目,足够一家人周末搓顿像样的早茶。最容易被忽略的反而是调味品区犄角旮旯的小标签,某牌子的沙茶酱或者腐乳,冷不丁来个“清仓价”,下手慢点就被精明的阿姨们扫光了。
真正考验眼力和经验的是海报里的“文字游戏”。“惊爆价”旁边的小字“每人限购2件”得看清楚;海报底部不起眼的“*部分门店除外”可能意味着你家附近的分店不参与;粮油区那个诱人的“买就送”赠品,可能得在服务台凭小票另外领取。上周就被“第二件半价”的小坑绊了一下——仔细一看,原来是“第二件5折”,和“半价”是一回事,但总让人心里咯噔一下,非得掏出手机按按计算器才踏实。这些细节,都是在无数次实战中交学费换来的经验。
纸质Flyer固然经典,但大统华的App现在才是我的主力武器。电子版周三晚上就推送,比纸质版早一两天看到,抢限量特惠就靠这时间差。App里还藏着“线上专享价”,有些冻品或零食折扣只在手机下单才有。更别提绑定会员卡后,自动跳出来的“专属优惠券”,买满20减2块之类的,蚊子腿也是肉。推着车逛的时候,手机屏幕和纸质Flyer来回对照,生怕漏掉一个叠加优惠的可能。
每周翻Flyer,早过了单纯省钱的阶段。它像一张生活寻宝图,预告着季节流转——春天荠菜馄饨皮上新,端午前粽叶糯米摆堆头,中秋的月饼大战更是硝烟弥漫。在冰天雪地的多伦多冬天,Flyer上突然冒出的新鲜荔枝或杨梅价签,能瞬间把人拽回温润的江南雨季。省下的每一分钱,最终都化作了砂锅里咕嘟冒泡的腌笃鲜,或是年夜饭桌上那条淋着热油的清蒸鱼。精打细算的背面,是对一蔬一饭实实在在的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