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窗边,望着维多利亚港的夜色,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我突然想聊聊这些年走过的路。生活像一场即兴表演,没有脚本,只有即兴的反应和真实的感受。许多人认识我是从荧幕上或舞台上,但背后的故事,那些跌跌撞撞的时刻,才真正定义了我的人生。
小时候在温哥华长大,冬天的雪总让我觉得世界纯净又遥远。家里不算富裕,父母打工供我读书,我却迷上了学校的戏剧课。登台那一刻,灯光打在脸上,我忘记了一切——只有角色和台词在流淌。那时我十六岁,天真地以为梦想触手可及。后来回香港发展,现实狠狠给了我一击。广东话讲得生硬,试镜时被导演直接打断:“回去练好再来。” 我躲在厕所里哭,但眼泪流干后,我报了语言班,每天对着镜子练到凌晨。三个月后,我拿到了第一个配角。那种从谷底爬起的滋味,像喝了一杯苦咖啡,回味却甘甜。
演艺圈这条路,表面光鲜,内里满是荆棘。记得第一次主演电视剧时,压力大到失眠,梦里都是NG镜头。导演说我太“用力”,表演像在模仿别人。我静下心来,开始观察生活:地铁站里的老人、茶餐厅的伙计、深夜归家的上班族。每个人的故事都藏在眼神里。慢慢地,我学会放下自我,让角色活起来。演戏不是技术活,是心与心的对话。观众能嗅到虚假,就像嗅到变质的牛奶。所以,我坚持真实,哪怕角色再小,也要注入自己的灵魂。
唱歌是另一片天地。音乐像老朋友,在我失落时拥抱我。有张专辑反响平平,销量惨淡,我把自己关在录音室一周。弹钢琴时,旋律带我回到童年雪地里的奔跑——纯粹又自由。我意识到,创作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表达内心的声音。现在写歌,我会先问自己:这首歌能让我在十年后不后悔吗?行业变化快,流行趋势转瞬即逝,但真诚的作品会沉淀下来,像老酒越陈越香。
职业心得?最重要的是平衡。拍戏赶通告到凌晨,还得照顾家人,我差点 burnout。学会说“不”是门艺术。推掉一些商业活动,留时间给健身、读书或发呆。健康是根基,没了它,一切归零。年轻人常问我“如何成功”,我总笑答:成功是别人定义的标签,真正的幸福是找到热爱并坚持下去。失败不是终点,而是重新校准方向的罗盘。我有过角色被砍、专辑滞销的经历,但每次挫折都教会我谦卑——世界不欠你什么,你得自己挣。
回头看,四十五岁的我感激所有起伏。人生没有蓝图,只有当下的选择。如果你也在追梦路上,记住:别让恐惧绑住手脚。跌倒就爬起来,拍拍灰尘,继续走。星光不会辜负坚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