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正好在铜锣湾的街头溜达,肚子咕咕叫,突然瞥见星芝華港式餐廳的招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却散发着熟悉的茶楼烟火气。作为一个从小在广东长大的吃货,我对港式点心的执念深入骨髓,但这些年跑遍全球,尝过无数所谓的“正宗”,结果大多是浮夸的模仿。于是,我推门而入,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这一餐成了我近期最难忘的美食回忆。
餐厅里弥漫着蒸笼的蒸汽和烧腊的焦香,那种混杂着酱油与葱花的味道,瞬间把我拉回童年街边的老店。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服务员阿伯热情地递来菜单,一口流利的粤语带点幽默:“后生仔,试下我哋嘅虾饺同叉烧包啦,包你返寻味。”他的笑容真诚,不像那些连锁店公式化的问候,而是透着老香港的市井人情。我点了招牌的点心拼盘,第一口虾饺入口,薄皮裹着弹牙的鲜虾,汤汁爆开在舌尖,那种手工现做的细腻感,绝非冷冻品能比。接着是叉烧包的甜咸平衡,酥皮松软,内馅的猪肉肥而不腻,每一口都让我想起外婆厨房里的慢火熬制。
深入聊起,我才知道星芝華的老板是位退休的点心师傅,他坚持用传统手法:比如肠粉的米浆要现磨,蒸笼的火候靠经验而非定时器,连烧鸭的腌制都遵循古法——用陈皮和玫瑰露酒浸泡过夜。这背后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港式点心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厨师的耐心与匠心,从虾饺的褶皱到烧卖的馅料比例,每一细节都凝聚着几十年功力。我边吃边和老板闲聊,他感慨道:“而家后生一代追求快节奏,好多茶楼都简化工序,但我哋唔想失传呢啲老味道。”这种坚守,让食物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承载着历史的温度。
除了点心,他们的烧味拼盘也让我惊艳——脆皮烧肉的皮酥脆如纸,入口即化,蜜汁叉烧的焦糖层恰到好处,不甜腻却回味无穷。配上白粥和小菜,整餐下来,味蕾在咸甜鲜中跳跃,仿佛一场小型盛宴。更妙的是餐厅的氛围:老旧的电风扇吱呀转动,墙上挂着泛黄的香港街景照,食客们谈笑风生,有上班族匆忙解决午餐,也有老夫妻悠闲品茶。这种真实的社区感,让我忘了时间,直到窗外暮色降临。
离开时,我打包了一份蛋挞给家人,热乎乎的酥皮和嫩滑的蛋心,连挑剔的老妈都赞不绝口。星芝華或许不是最华丽的餐厅,但它的魅力在于纯粹——不靠网红营销,只用味道说话。如果你也厌倦了快餐式的美食,不妨去试试,它会让你重新爱上港式饮茶的慢生活。记住,点菜时别错过他们的每日特制,老板常藏着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