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国会山的枫叶又红了,空气里开始有了初冬的清冽。坐在街角的老咖啡馆,邻桌几位穿着工装裤的男士正激烈地争论着什么,言辞间夹杂着“碳税”、“房贷”和“杜鲁多”。这样的场景在加拿大各个城市角落重复上演,像一面棱镜,折射出这个国家在杜鲁多时代积累的复杂光谱——充满理想主义的愿景,与日益沉重的现实压力,在寒风中碰撞出火花。
回望2015年,那个以“真正的变革”为口号入主渥太华的年轻总理,确实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大麻合法化、性别平衡内阁、对原住民和解的承诺、高举多元文化旗帜这些政策像一块块精心挑选的拼图,试图构建一个更包容、更进步的加拿大图景。在渥太华的某个政策研讨会上,我曾听一位资深外交官低声感叹:“他让世界重新看到了加拿大的‘软实力’。” 确实,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杜鲁多的声音一度响亮,碳定价机制更是被标榜为全球标杆。然而,八年后的今天,当卡车司机的喇叭声在国会山前长鸣,当食品银行门口排起前所未有的长队,当医生、护士举着标语在寒风中为医疗系统呼救,最初的理想主义光芒,似乎难以穿透日益厚重的生活成本阴云。
问题的核心,或许在于一种深刻的“温差”。在政策象牙塔中精心设计的蓝图,落到广袤而差异巨大的国土上时,遭遇了未曾预料的崎岖。雄心勃勃的碳税体系,其环保收益在公众感知中,远不如每月激增的加油账单和取暖费来得真切。一位阿尔伯塔的油田工人曾对我苦笑:“绿色未来?我首先得付得起下个月的房租。” 联邦层面推动的住房加速基金,面对各层级政府审批的繁文缛节和供应链的梗阻,杯水车薪。国家儿童保育计划是里程碑式的成就,但寻找一个空位的难度,让许多年轻父母疲惫不堪。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道鸿沟,正被日常生活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不断拓宽。
更深层的挑战,是杜鲁多所拥抱的“多元”本身带来的张力。他坚定地将社会公正议题(Social Justice)置于施政核心,致力于为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群体争取权利和空间,这本身值得称道。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这种努力有时显得笨拙甚至激进,未能充分顾及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和不同群体微妙的心理平衡。对某些特定群体的政策倾斜或措辞,无意中让另一些同样在生活重压下挣扎的普通民众感到被忽视甚至“落伍”。一位在安省小镇经营五金店几十年的老先生向我倾诉:“好像我们这些努力工作、按时纳税、没犯过错的人,反而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和特定政治势力的催化下,极易发酵成对立和怨恨,侵蚀着杜鲁多所珍视的社会凝聚力。当“包容”的叙事未能有效覆盖所有感到经济压力和不安全感的群体时,社会的裂痕便悄然加深。
经济转型的阵痛,则是压在骆驼背上的另一捆重担。杜鲁多政府试图在资源型经济(油砂、矿业)和知识经济/绿色经济之间架设桥梁,但这条转型之路步履蹒跚。传统能源省份对联邦政策的不信任感根深蒂固,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吸引投资的速度,远跟不上经济格局重塑的迫切需求。全球供应链震荡、通胀高企等外部冲击,更是让转型之路雪上加霜。政府开支在疫情期间的必要扩张后未能有效瘦身,巨额赤字引发的财政可持续性忧虑,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央行激进的加息遏制通胀,又将房贷持有者推向了风口浪尖。经济这台精密机器,任何一个齿轮的剧烈转动,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
那么,前方的路标指向何方?加拿大面临的不是简单的政策修补,而是关乎国家发展路径的深刻再校准。首先,弥合“认知温差”至关重要。宏伟的国家叙事需要与民众每日面对的“厨房餐桌议题”(Kitchen Table Issues)产生更直接的共鸣。气候政策需要更精巧的设计,让减排效益可视化,并通过更精准的补偿机制缓冲对低收入和特定地区居民的成本冲击。其次,重建广泛的社会共识是当务之急。推进社会公正的努力必须找到更包容、更注重沟通的方式,避免制造新的对立。政策制定者需要更敏锐地倾听那些在宏大叙事中“失语”的普通劳动者的心声,承认他们的经济焦虑和身份认同关切同样重要。第三,经济转型需要更务实、更灵活的路线图。在扶持绿色创新的同时,必须承认传统能源行业在过渡期内对经济和就业的支柱作用,寻求更平滑的衔接。吸引投资、提升生产力、解决劳动力短缺(尤其是高技能领域)需要更具魄力和协调性的行动。最后,联邦与各省之间长期存在的龃龉,亟需新的合作模式。在医疗、住房、基建等关键领域,突破管辖权之争,建立高效协作机制,是应对共同挑战的唯一出路。
杜鲁多的政治遗产,注定是复杂而充满争议的。他点燃了进步的灯塔,却也暴露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操作鸿沟。加拿大的未来,不在于彻底否定过去八年的方向,而在于如何以更接地气的智慧、更包容的胸怀和更务实的行动,重新编织那张被现实压力撑得有些变形、甚至出现裂痕的社会网络。枫叶之国的韧性,曾助其渡过无数历史风浪。这一次,考验的不仅是领导者的智慧,更是整个社会能否在分歧中寻回那份属于“加拿大实验”的独特共识——在多元之上,构建真正坚实、让所有人感到归属的共同未来。当冬雪融化,春天再次降临这片广袤的土地时,人们期待的,是破土而出的新芽,而非更深冻土下的裂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