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Markham分店那扇热气蒸腾的玻璃门,熟悉的牛油香混着番茄的酸甜就裹了上来。这些年吃过的火锅不少,但每次想犒劳自己,脚还是不自觉往海底捞迈。不为别的,就为那份稳当——锅底滚烫,服务熨帖,菜单翻烂了也总能找到新惊喜。今天不聊服务,单说这张被手指摩挲得微微发亮的Markham菜单,藏着哪些值得你放下手机、专心动筷子的好料。
锅底是灵魂。红油辣锅,别被北美改良版吓退,它家牛油底料是实打实从国内运来的老方子,煮开了表面浮着一层晶亮的牛油,辣得醇厚不燥,涮毛肚鸭肠最对味。番茄锅浓得像打翻了一罐意大利番茄膏,酸甜平衡绝佳,煮到最后汤底稠了,浇一碗白米饭,撒点葱花牛肉粒,是小孩老人都抢着刮锅底的秘密吃法。新出的冬阴功锅,椰浆和香茅味足,酸辣开胃,特别适合涮海鲜。若是同行的朋友口味清淡,菌汤锅用云南野菌吊的鲜,清亮不寡淡。拼四宫格是聪明选择,一次尝遍心头好。
肉食动物眼睛先往“捞派特色”区瞄。手切牛肉是隐藏王牌,别被“普通”名字骗了。新鲜澳洲牛里脊,师傅在明档现切,薄厚均匀,拎起来透着光,大理石纹路清晰。秘诀在涮法:别一股脑倒进去,筷子夹着在滚汤里三起三落,变色就捞,入口嫩得不像话,肉汁饱满带着微甜。经典毛肚是检验锅底功力的试金石。巴掌大的黑毛肚,处理得干净没异味,七上八下涮个十来秒,蜷缩打卷,挂满红油,咬下去咯吱咯吱,脆嫩弹牙,那股爽劲儿让人停不下筷。
滑类家族里,招牌虾滑稳坐头把交椅。真材实料看得见,大颗虾肉粒镶嵌其中,服务员帮你用勺下锅,煮到浮起,粉嫩诱人。入口不是那种胶质感,是实实在在的虾肉鲜甜,紧实Q弹。朋友上次尝了直呼:“这哪是虾滑,分明是虾球!” 双椒牛肉滑则是爱辣人士的狂欢,青红小米椒剁碎了揉进牛肉里,下锅煮透,辣味直接但不烧胃,牛肉的香气混着椒香,越嚼越带劲。
素菜和豆制品常被忽略,但点对了是惊喜。功夫青笋片切得薄如蝉翼,在菌汤锅里稍稍一烫,保留了青笋的脆爽和清香,解腻一流。冻豆腐是吸汤神器,蜂窝状结构在番茄锅里吸饱酸甜汁水,咬一口像爆浆小炸弹。捞派豆花嫩过豆腐脑,用漏勺小心托着在锅里烫一分钟,滑进嘴里,豆香浓郁,配点海鲜酱油和炸蒜茸,滋味朴素却动人。
小吃台柱非现炸酥肉莫属。刚出锅热乎烫手,外皮金黄酥脆到掉渣,里面的猪里脊肉还是嫩嫩的,椒麻咸香。空口吃就香得不行,丢进辣锅滚一圈,吸了牛油更是风味炸弹。主食推荐捞面,看表演是其次,重点这面筋道,在番茄汤里煮透,捞起来根根挂着浓稠汤汁,简单撒点香菜末,是碳水带来的踏实满足。
吃了这么些年,也摸出点门道。想省钱又吃好,工作日午市套餐最划算,锅底小料肉菜主食全包了。碰上生日或纪念日,提前说一声,服务员的小惊喜总能暖到你心坎里。点菜别贪多,它家分量实在,尤其是滑类和肉片。锅底煮到最后咸度会升高,让服务员加的不是白水,而是原汤,味道才不会淡。最后,留点肚子给免费水果和粥品,尤其那碗热乎乎的银耳羹,是滚烫火锅后最温柔的句点。
菜单常换常新,每次去都有小期待。但总有些老面孔,像老朋友般可靠,安抚着海外游子的中国胃。一锅沸腾,几双筷子,七嘴八舌,烦恼都在氤氲热气里化开了。下次去Markham店,不妨按着这份舌尖地图试试,或许能挖到属于你的宝藏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