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渔膳房的那一刻,海风的咸香就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到地中海沿岸的小渔村。去年夏天,我在葡萄牙的阿尔加维尝过当地渔夫现捕的海鲜,那份鲜甜至今难忘。渔膳房的菜单,就像一本世界海鲜地图,每一道菜都藏着故事和匠心。
生蚝拼盘是开场的明星,精选了法国吉拉多、爱尔兰高威和日本北海道三种蚝。吉拉多蚝壳薄肉厚,挤点柠檬汁,入口即化的奶油感带着矿石的微咸;高威蚝更爽脆,海水的清冽在舌尖跳跃;北海道蚝则细腻如绸缎,回甘悠长。记得在东京筑地市场凌晨排队买生蚝的经历,渔膳房的处理同样讲究——现开现上,冰镇得恰到好处,锁住那股子海洋的活力。
接着是龙虾浓汤,这道菜考验厨师的功底。汤底用龙虾壳熬煮八小时,滤掉杂质,只留金黄的精华,加一点白兰地和鲜奶油提味。舀一勺,浓稠的汤汁裹着大块龙虾肉,弹牙鲜甜,暖胃又暖心。我在波士顿尝过类似的版本,但渔膳房多了份亚洲的细腻,比如撒上的香草碎,平衡了奶油的厚重。海鲜料理的魅力,在于它连接着可持续的未来——这里只选 MSC 认证的龙虾,捕捞自加拿大纯净海域,确保生态平衡。
烤海鲈鱼是主菜里的低调王者。整条鱼用海盐和迷迭香腌制,炭火慢烤,外皮焦脆,鱼肉雪白多汁。搭配的柠檬黄油酱,酸中带甜,解了油腻。去年在希腊圣托里尼岛,我学着渔民烤鱼,总掌握不好火候,渔膳房的大厨却游刃有余。这道菜背后是海洋文化的传承——地中海沿岸的家庭食谱,融合了现代低温烹饪技术,保留原汁原味。
海鲜拼盘适合分享,集合了扇贝、虾、章鱼和青口贝。扇贝煎得两面金黄,内里嫩滑;章鱼慢炖到软糯,蘸点蒜蓉酱,鲜美爆发。拼盘里藏着全球风味:西班牙的 tapas 灵感、意大利的海鲜烩精神。品尝时,我想起可持续海鲜运动——渔膳房优先采购本地当季渔获,减少碳足迹,让美味不牺牲地球。
三文鱼刺身收尾最妙。选用挪威帝王鲑,油脂丰盈如丝绸,切片薄透,配山葵和酱油,入口即化。这道菜致敬日式料理的极简美学,渔膳房添加了柚子皮提香,层次更丰富。海鲜的深度,不只在于味道,更在它如何唤醒记忆——儿时在北海道吃刺身的场景浮现,提醒我们珍惜每一口自然的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