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路过列治文山的时代广场,空气里那股熟悉的黄油混着豉油皇的香气又飘了过来。十几年了,这片区域的茶餐厅换了一波又一波,能真正留住街坊胃口的,靠的从来不是花哨的装修,而是镬气、分量,还有老板记不记得你习惯走甜还是加底。今天不聊虚的,就说说那些让我心甘情愿排队,甚至打包回家当宵夜的心水好味。
推开“金凤”那扇被无数人摸得锃亮的玻璃门,扑面而来的除了冷气,就是烘包档那股霸道香气。别急着坐下,先去收银台旁那个永远冒着热气的玻璃柜瞄一眼。刚出炉的菠萝油,金黄酥皮还带着烤箱的余温,轻轻一碰就簌簌掉渣。阿姐手脚麻利地夹起一块厚切冰镇咸牛油,“啪”一声塞进热辣辣的菠萝包中间。一口咬下去,滚烫松软的面包体裹着冰凉咸香的牛油在嘴里打架,酥皮碎粘在嘴角都顾不上擦——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罪恶感,试过就知,是别家那软趴趴的货色比不了的。记住,一定要趁热,黄油融化成金黄色汁水渗进面包组织那一刻,是灵魂所在。
午餐时间走进“翠华”,人声鼎沸是常态。熟客们不用看菜单,直接冲着厨房方向喊:“阿明,干炒牛河,走青!加底!” 这碟看似简单的炒粉,是考验茶餐厅功力的试金石。猛火快攻下,河粉要根根分明,不能断不能粘,裹着恰到好处的豉油色,闪着油光却不腻。牛肉片得够薄,滑嫩带点焦边,豆芽韭黄保持着脆生生的口感。精髓在于那股“镬气”——一种混合了焦香、油香、酱香,只有猛火铁锅才能逼出的独特风味。端上桌时那股热腾腾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配一杯冻柠茶,埋头猛嗦几口,额头微微冒汗,打工一上午的疲惫都扫掉大半。别家也有牛河,但那股镬气,差一点,感觉就全不对了。
晚饭如果不想太heavy,“荣华”的沙爹牛肉捞丁是暖心之选。出前一丁公仔面煮得软硬适中,捞起沥干水,精髓全在那勺灵魂沙爹牛肉芡汁。自家熬的沙爹酱,花生香、虾酱的咸鲜、还有微微的辛辣,层次丰富得不得了。牛肉片嫩滑挂汁,浓稠的酱汁完美地裹住每一根面条。吃的时候一定要拌匀,让每一根面条都吸饱酱汁。别小看这碟面,它承载着无数港人放学、下班后的温暖记忆,是comfort food的终极代表。胃口好的,加个煎得边缘焦脆的太阳蛋,戳破蛋黄让蛋液混入酱汁,罪恶又满足。
深夜觅食,“新钊记”的椒盐系列是佐酒神器。尤爱椒盐鲜鱿,外层炸浆薄如蝉翼,酥脆到咬下去能听见“咔嚓”声。里面的鲜鱿须火候精准,弹牙不老,带着海洋的鲜甜。关键是撒料,蒜蓉、辣椒碎、椒盐在热油激发下,那股咸香扑鼻的“惹味”直冲天灵盖。夹一块鱿鱼须,蘸点喼汁(辣酱油),咸、鲜、辣、香、脆同时在口腔炸开,配一口冰镇蓝妹啤酒,打牙祭的快乐不过如此。记得要趁热,凉了那股酥脆劲儿就泄了一半。
这些味道,早已超越了一顿饭的意义。它们是街坊邻里的日常据点,是匆忙生活里的烟火气暂停键。哪家菠萝油最酥脆,哪家奶茶茶胆最厚,哪家干炒牛河镬气最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自己的地图。下次路过列治文山,别只盯着大餐厅,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茶餐厅玻璃门,或许就能撞见最地道的港式生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