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个闪烁的光标,第N次核对父母的超级签证申请材料清单。窗外多伦多的雪无声地下着,咖啡已经凉透。就在几周前,隔壁张姨兴冲冲地说她儿子帮她拿到了超级签证,“一次能待七年呢!”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让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能更自由地往返加拿大,陪陪孙辈,享受这里漫长的夏日和短暂的春天,不再被普通访客签证那每次最多半年的期限束缚,是多么迫切又实际的需求。
超级签证(Super Visa)确实是加拿大移民局给探亲父母和祖父母的一份特殊礼物。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单次入境就能停留长达5年,并且可以多次续签,最长累计停留时间可达7年。这比普通访问签证每次入境最多待6个月要灵活太多。但这份“礼物”的包装,需要你一丝不苟地去拆解。我跑了两次Service Canada,打了三通IRCC热线,翻烂了官网指南,甚至和一位处理过数百份申请的持牌顾问深聊过,才摸清了那些官网不会明说、却足以决定成败的细节。
核心要求看似简单:证明你和父母的关系(一本清晰翻译的出生公证就足够);购买符合要求的加拿大私人医疗保险;证明你有能力在经济上支持他们。但魔鬼全在细节里。
那份医疗保险,是超级签证的命门。它必须由加拿大保险公司提供,保额至少10万加元,覆盖在加停留期间(至少1年起),并且必须涵盖医疗护理、住院及送返回国的费用。千万别图省事或便宜随便买一份!我见过有人因为保单里漏了“送返条款”而被直接拒签。最好直接联系加拿大知名保险公司,明确说明是用于“Super Visa Application”。保费确实不菲,尤其是对于年长的父母,但这是硬性投资。
最让人头疼的,是证明你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父母(Low Income Cut-off, LICO)。移民局官网会公布每年的LICO表,你需要证明你的家庭收入(报税时计算的)连续一年达到这个门槛。关键点在于“证明”的方式。仅仅提供雇主信或工资单远远不够。最有力、几乎是必须的文件,是由加拿大税务局(CRA)出具的正式“税务评估通知”(Notice of Assessment NOA),通常需要提供最近一年的。如果收入刚达标或家庭成员较多(比如你自己也有孩子),提供过去两年的NOA会更稳妥。如果主要收入来源是自雇或投资,那需要准备的银行流水、财务报表就更复杂了。记住,IRCC官员会非常仔细地审视这些数字的真实性和持续性,任何大额不明来源的存款转入都可能引起怀疑。
填表是另一个容易栽跟头的地方。IMM 5257表格(临时居民访问签证申请表)和IMM 5707表格(家庭信息表)必须在线填写、验证并生成条形码后打印。特别是IMM 5257,每一个日期、地址、工作历史都必须精确无误,与你提供的其他文件(如护照、邀请信)严丝合缝。父母过去十年的旅行史和居住史要尽量回忆完整,任何空白或模糊都可能成为要求补料甚至拒签的理由。邀请信(Invitation Letter)不是官表,但至关重要。它需要用你的口吻,清晰写明:你是谁(附上你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如枫叶卡/护照/学签工签),你和父母的关系,你邀请他们来加拿大的目的(探亲、家庭团聚),计划停留的时间,最重要的,是你承诺将承担他们在加期间的所有费用,并详细说明你将如何履行这一承诺(比如你有稳定工作、足够收入、住房空间等)。信的语气要诚恳、具体,避免套话。
材料齐备后,在线提交申请并缴费(包括签证处理费和生物识别信息采集费)。接下来就是等待通知父母去采集指纹和照片(生物识别)。然后,更煎熬的等待开始了。处理时间官网有大概范围,但实际波动很大。期间务必留意邮箱(包括垃圾邮件),IRCC可能会要求补交材料。一旦收到要求寄护照贴签的通知(Passport Request Letter),恭喜,基本大功告成。尽快按要求把护照送到签证中心。
几点血泪教训:别卡着最低收入线提交申请,给自己留点缓冲空间;医疗保险的生效日期最好设定为计划入境日的前几天;如果父母有慢性病,体检时主动带好病历和常用药清单,坦诚沟通比隐瞒强;收到贴签信后,护照寄送要选择靠谱的快递并追踪。
拿到贴着超级签证的护照那一刻,我妈在视频那头笑得像个孩子。我知道,这繁琐过程中的每一份焦虑、每一次核对都是值得的。它意味着未来几年,清晨厨房里会有她熬粥的香气,后院会有我爸侍弄花草的身影,孩子们放学回家喊的那声“爷爷奶奶”不再是屏幕里的回音。加拿大的冬天很长,但有家人在身边,风雪也成了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