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我和朋友约在金凤餐厅碰面,这家店藏在香港中环的一条小巷里,门口挂着红灯笼,暖黄灯光透出来,像老电影里的场景。朋友是地道广州人,他总说这里藏着最正宗的粤菜,不是那种游客扎堆的时髦馆子,而是本地老饕的秘密基地。我推门进去,一股熟悉的蒸点心和烧腊香气扑面而来,瞬间勾起童年跟家人吃早茶的回忆。
餐厅不大,也就十来张桌子,但布局紧凑,墙上挂着旧时茶楼的泛黄照片,木制桌椅擦得锃亮。我们被引到靠窗的位置,窗外是熙攘街景,室内却出奇安静,只有碗碟轻碰和邻桌的低声谈笑。服务员是位阿姨,穿着简朴制服,递菜单时笑着问:“第一次来?试试我们的招牌烧鹅,今天刚出炉。”她口音带点顺德腔,听着亲切,不像连锁店的机械问候。
点菜时,我纠结半天——粤菜精髓在“鲜”字,食材得当天采购。朋友力推叉烧拼盘,说这里的肉选黑毛猪肋排,糖浆刷得薄而匀,炭火慢烤到外焦里嫩。我们还要了虾饺皇和清蒸石斑鱼,阿姨提醒石斑是早市活鱼,现杀现蒸。等菜间隙,我打量四周,几桌老客正悠闲品茶,一壶铁观音泡得透亮,那股悠然劲儿,让我想起广式饮茶的“一盅两件”文化:不急不躁,享受当下。
第一道上桌的是叉烧拼盘,琥珀色肉块油亮诱人,夹起一块,咬下去汁水四溢,甜咸平衡得刚好,炭香在舌尖萦绕。朋友说秘诀在师傅三十年的手艺,糖浆只用荔枝蜜,火候差一秒就毁。接着虾饺皇登场,半透明皮子薄如蝉翼,隐约透出粉红虾仁,一口咬破,鲜甜弹牙,蘸点浙醋更提味。我边吃边感叹,粤菜的点心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功力,像这虾饺,皮不破馅不散,背后是无数次擀皮练习。
清蒸石斑鱼压轴出场,整条鱼铺在葱姜丝上,蒸汽裹着豉油香。鱼肉雪白细嫩,筷子一拨就离骨,入口即化,鲜得纯粹。朋友解释,粤菜蒸鱼讲究“猛火快蒸”,锁住原汁,金凤的师傅连鱼眼都蒸到凸起——那是新鲜的标志。配一碗鸡茸粟米羹,汤底熬足六小时,稠而不腻,暖胃又解腻。整顿饭下来,人均三百港币,性价比超高,尤其对比米其林餐厅的噱头。
服务全程贴心,阿姨不时添茶,见我们剩了半盘叉烧,主动打包时塞了盒自制XO酱,“带回家拌面吃”。离店时已近十点,街灯昏黄,我肚皮圆鼓鼓,心里却轻盈。金凤餐厅不靠华丽装修或网红营销,它赢在真诚:食材真、手艺真、人情真。粤菜本就是生活的艺术,慢火细炖出滋味,就像这顿饭,提醒我在快节奏都市里,停下来尝一口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