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饭饭掂那扇挂着铜铃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锅气与酱香的暖流立刻裹了上来。这家藏在街角的小馆子,不像网红店那样张扬,却总能在饭点前就排起长队。老板阿荣哥在开放式厨房里颠勺的身影,就是活招牌。吃了几十次,菜单早翻烂了,今天掏心窝子聊聊那些闭眼点不踩雷的硬菜,顺便教你几招点出老饕水准的秘籍。
盐焗鸡的骨头都想嗦干净。这道“古法盐焗鸡”是镇店之宝,绝非虚名。鸡皮呈现出诱人的琥珀色,薄得像一层脆纸,咬下去“咔嚓”一声,油脂的丰腴瞬间化开。皮下那层肉,浸润了粗海盐和沙姜的精华,嫩得几乎不用嚼,咸香里透着一丝奇妙的甘甜。最绝的是骨髓——别嫌麻烦,一定要嘬!滚烫的汁水混着盐焗特有的矿物感冲进口腔,像一口浓缩了山野风味的汤。记得提前半小时电话预留,不然只能眼巴巴看邻桌撕扯那只金黄流油的鸡。
火焰在舌尖跳舞的牛柳粒。名字平平无奇的“火焰黑椒牛柳粒”,上桌时总带着仪式感。服务员端着滚烫的铁板,淋上白兰地的瞬间,“轰”地腾起半米高的蓝色火苗,焦糖混合酒香的霸道气味直冲鼻腔。火焰熄灭,露出裹满浓稠黑椒汁的澳洲牛柳粒,外层带着漂亮的焦褐边,内里是均匀的粉红。趁热叉一粒入口,先是黑胡椒的辛辣直击,随即是白兰地残留的醇厚果香,最后是牛肉的奶味在舌根回旋。配的炸蒜片是灵魂,脆香解腻,和软嫩的牛肉是绝配。这道菜要配米饭,酱汁拌饭,能刮干净碗底。
鲜掉眉毛的温柔乡。如果带老人小孩,或者想喝口暖胃的,别错过那锅“蟹黄豆腐煲”。金黄浓稠的汤底,是用现拆的鲜活螃蟹肉和蟹黄,混着咸蛋黄慢熬出来的,鲜得极其有层次。嫩滑的日本豆腐、弹牙的虾仁、脆爽的笋丁藏在汤里,勺子一捞都是惊喜。最妙是撒的那把现炸油条碎,上桌时还是酥的,浸入汤汁半分钟,吸饱了蟹黄的精华,外层绵软,内芯还带点脆韧。这汤不能急,得小口啜,烫嘴的温度才能把那股子极致的鲜甜完全释放出来,喝到第三碗才回过神。
点菜是门技术活。饭饭掂的菜分量实在,别贪多。两个人,一道硬荤(鸡或牛)、一个煲(蟹黄豆腐或鱼头煲)、再加个清爽时蔬(推荐虾酱啫通菜)足够撑到扶墙。三人以上,可以大胆尝试“阿荣哥秘制焖鹅”,那是另一番天地。点菜时多问一句当季隐藏菜,春天可能有河蚌烧肉,秋天或许是陈皮鸭,都是菜单上找不到的彩蛋。避开周末晚高峰,选个靠窗位置,看街景等菜,比挤在闹哄哄的中间舒服多了。
这里的食物没有花哨的分子料理,也少见精致的摆盘,就是靠着对食材近乎偏执的讲究(阿荣哥凌晨四点亲自去码头挑海鲜)、对火候精准的把控(看厨房墙上挂的旧温度计就知道),还有那份舍得下料、不怕费工夫的实在,把最朴实的“锅气”和“镬气”锁在了盘子里。吃得满头大汗,盘干碗净,擦擦嘴,胃里是踏实的暖,心里是熨帖的满足——这不就是钻进街头小馆子最盼着的那口人间烟火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