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夏天,我陪家人去香港旅游时,误打误撞走进了中环的鴻福酒楼。那是个雨天,屋檐滴着水珠,但一进门就被那股熟悉的粤菜香气包围——清蒸鱼的鲜味混着烧腊的焦香,瞬间勾起我儿时在广东外婆家的回忆。粤菜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张扬,却总能用最朴实的食材,演绎出舌尖上的交响乐。鴻福酒楼扎根香港几十年,菜单上那些经典之作,不是靠花哨的噱头,而是靠师傅们代代相传的手艺,让每一道菜都像在讲述一个老故事。
粤菜的精髓藏在细节里。它源自岭南的水土,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食材得是当季的活物。鴻福酒楼的师傅告诉我,他们每天凌晨四点就去码头挑海鲜,鱼虾得是游水活蹦的,蔬菜则是从新界农场直送。比如那道招牌清蒸石斑,鱼身划上几刀,淋上特调豉油,只用大火蒸八分钟。端上桌时,鱼肉嫩得能化在嘴里,汤汁清澈见底,不带一丝腥气。这背后是火候的精准把控,多一秒就老,少一秒就生。粤菜就是这样,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功夫。
翻开鴻福的菜单,经典菜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我最常点的是他们的烧鹅,选用广东黑鬃鹅,先腌渍一天,再用荔枝木慢烤。皮脆得像玻璃纸,咬下去咔嚓作响,肉汁却丰盈得溢满嘴角。配上一碟酸梅酱,酸甜中和了油腻,简直是人间至味。点心也是必试的,虾饺皮薄透亮,裹着整颗弹牙的鲜虾,蒸笼一开,热气腾腾。还有叉烧包,面团发酵得松软,馅料是肥瘦相间的猪肩肉,蜜汁甜咸交织。这些菜不是创新菜,而是老广们从小吃到大的记忆,鴻福把它们做得地道,吃一口就仿佛穿越回旧时光。
在鴻福用餐,氛围也添了分韵味。木雕屏风隔出半开放的空间,耳边是粤语谈笑声,服务员推着点心车穿梭。我曾问主厨为什么不做花哨的fusion菜,他笑着说:“粤菜就是靠时间沉淀的,改了就不是那个味了。” 是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守住传统的店越来越少。鴻福的菜单上还藏着些冷门宝藏,比如老火汤,用猪骨、鸡脚和药材熬足六小时,汤色乳白,喝下去暖胃又滋补。每次离开时,我都打包一份带回家,让这份温暖延续。
如果你去香港,别错过鴻福酒楼。它不是网红打卡点,但那份烟火气能治愈人心。点一桌经典粤菜,配壶铁观音,慢品慢聊。美食的真谛,不在价格高低,而在能否唤起心底的共鸣。鴻福的菜单,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粤菜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