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夏天,我人在香港銅鑼灣逛街,手機突然跳出Apple Card的廣告,那張鈦金屬卡閃閃發亮,簡直像藝術品。身為科技愛好者,我二話不說就開始研究,結果發現這張卡在香港申請起來超方便,但過程有些小陷阱。今天就來分享我的親身經驗,從申請到開卡再到日常使用,一步一步帶你避開坑洞。別擔心,我會用最白話的方式講,畢竟信用卡這種東西,搞懂細節才能玩得轉。
申請Apple Card前,得先確認自己符不符合資格。老實說,這不是隨便誰都能辦的。你得是香港居民,有穩定的收入證明,像是薪資單或銀行流水。重點是,Apple Card綁定Apple Pay,所以手機得升級到最新iOS版本,Wallet App也要設定好。我當初就是沒更新系統,結果卡在第一步,白白浪費半小時。建議先檢查Apple ID的地區設為香港,否則系統會直接打槍。
實際操作時,打開Wallet App,點選右上角的加號,選「Apple Card」開始申請。畫面會一步步引導,填寫個人資料像是姓名、地址和收入。這裡有個關鍵:收入數字別亂報,Apple會和合作銀行高盛核對,如果差太多可能被拒。我填了月薪三萬港幣左右,系統立刻跑出預審結果,大概五分鐘就收到初步批准通知。整個過程超流暢,比傳統銀行快多了,但記得保持網路穩定,別像我第一次在咖啡廳連Wi-Fi斷線,差點重來。
拿到批准後,別急著慶祝,開卡才是重頭戲。Apple會寄實體卡到你家地址,大約三到五天。收到那張鈦卡時,我差點以為是精品盒——包裝精緻到捨不得拆。開卡得在Wallet App裡點「啟用」,掃描卡背的QR碼或輸入卡號。這時系統會要求設定安全碼和每日限額,我建議設低一點防盜刷。啟用後馬上就能用Apple Pay消費,回饋現金直接進Apple Cash帳戶,超即時。我第一筆刷了杯星巴克,立刻看到1%回饋入帳,爽感十足。
日常使用上,Apple Card的強項在透明度和整合性。每筆消費在App裡分類得清清楚楚,像餐飲、交通或購物,還能設定預算提醒。還款超彈性,我習慣月底一次付清免利息,App會自動計算最低還款額。但要注意,海外交易手續費雖低,匯率波動可能吃虧,我有次在日本刷大筆差點超支。福利部分,Apple產品回饋3%,其他一般消費1%,搭配Apple生態系超划算。用了半年下來,我發現它最適合常買3C的人,像換新iPhone時直接賺回饋。
整體來說,Apple Card在香港的體驗很加分,但非完美。申請門檻稍高,適合有穩定收入的族群,學生可能得找聯名卡。我現在隨身帶它,不只為方便,更多是那種科技整合的爽快感。如果你正考慮申請,別怕麻煩,一步步照著做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