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去超商買咖啡,店員指著收銀機旁貼的Apple Pay貼紙問我要不要用。我笑著搖搖頭,心想「回饋才2%有什麼好刷?」結果回家滑手機,看到朋友炫耀用Apple Pay買冷氣拿到12%回饋,當場後悔到捶心肝。原來這幾年Apple Pay玩法早就不一樣了,懂得門道的人連繳稅都能榨出5%回饋,簡直像在撿錢包。
現在銀行搶Apple Pay用戶搶瘋了,檯面上優惠分兩種:一種是綁卡自帶的基礎回饋,像中信LINE Pay卡綁Apple Pay固定3%,但真正肥的是「限時加碼」。去年國泰世華搞過蘋果通路15%回饋,有人買MacBook省了六千多。關鍵在要盯緊銀行公告,像玉山銀行最近推的「嗶乘車」活動,搭捷運用Apple Pay居然給10%現金回饋,比悠遊卡還狂。
我最愛玩的是疊加術。上個月繳保險費,先用台新FlyGo卡綁Apple Pay刷3%,剛好碰上卡友日加碼5%,再疊蘋果官網教育價95折。三層折扣扒下來,兩萬多的保單硬是省了兩千七。這種玩法要算準時間點,最好挑月底銀行衝業績時出手,有些隱藏版優惠連官網都沒寫,得直接打客服套話。
最近發現連小額支付都有甜頭。全家便利商店每週三用Apple Pay結帳,配合新光寰宇卡再折20元。更絕的是日本藥妝店,遊客用Apple Pay綁JCB卡免稅再打95折,比退稅還划算。上次在大阪掃貨,結帳時店員看到手機跳出的優惠訊息都傻眼,這種跨境玩法根本是行動支付的隱藏副本。
當然陷阱也不少。某銀行標榜「新戶首刷禮10%」,細看條款才發現要單筆滿三萬。還有回饋上限的坑,號稱10%結果每月只給三百元封頂,買支手機就榨乾額度。最扯的是活動截止日,朋友上週五半夜搶著刷冷氣,結果優惠週五早上就偷跑截止,氣得他打去金管會投訴。
我的私房秘訣是養三組戰隊卡:主力放高回饋神卡應付大筆消費,備用挑免年費的懶人卡保底,再留張海外神卡備戰出境。每月1號設鬧鐘檢查優惠異動,看到「限量」關鍵字就直接衝。現在連繳房屋稅都堅持用Apple Pay,省下的錢夠每年換新iPhone,這才是真果粉的財務自由。
評論:
請問繳稅用哪張卡疊加最划算?最近要繳所得稅十幾萬想省一波
全家週三折20元的活動到什麼時候?上週去店員說系統沒吃到折扣
日本藥妝店95折要怎麼觸發?上個月在大國藥妝刷沒跳出優惠
冷氣那個案例太真實!銀行真的很愛玩凌晨偷改規則這招
有推薦免年費的保底卡嗎?平常只買咖啡不想管理太多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