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朋友接連發生銀行卡被盜刷的事件,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我自己也曾經在旅行時,不小心把卡掉在咖啡廳,結果被陌生人撿到,差點損失好幾千塊。這種事一旦發生,不只是金錢上的損失,那種被侵犯的感覺更讓人失眠好幾天。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如何真正保護好我們的銀行卡安全,從日常習慣到科技防護,一步步打造銅牆鐵壁。
銀行卡安全不是什麼新話題,但很多人還停留在「記得密碼就沒事」的觀念。事實上,盜賊的手法越來越狡猾。例如,有些駭客會偽裝成銀行客服打電話來,騙你說卡有問題,要求提供卡號和驗證碼。我遇過一次,對方語氣急迫,差點就上當了。還好我多問了一句「你是哪家分行的?」,對方立刻掛斷。這類社交工程攻擊,靠的就是我們一時的慌張。還有,實體卡被複製的風險也不小,像在ATM上動手腳的「側錄器」,幾秒鐘就能偷走你的資料。
要防盜,先從基本功夫做起。出門時,別把卡隨便塞在口袋或包包外層。我習慣用RFID防護錢包,這種錢包內層有金屬屏蔽,能阻擋無線訊號,避免NFC感應盜刷。去年在台北捷運站,就有人用隱藏設備靠近路人偷刷,結果被逮到。另外,設定交易限額也很關鍵。我每張卡都設了單日消費上限,超過就自動凍結。萬一真被盜刷,損失能控制在幾千塊內。銀行APP的通知功能要開啟,一有交易就推播,我靠這個抓到過一次海外可疑消費。
線上安全更不能馬虎。用網銀時,絕對別連公共Wi-Fi。我有次在咖啡廳用免費網路轉帳,後來才發現被中間人攻擊,幸好金額不大。現在都用VPN加密連線,或者只用自己的行動數據。密碼管理也別偷懶,別用生日或簡單數字組合。我推薦用密碼管理工具生成亂碼,每三個月換一次。雙重驗證是必備的,像指紋或臉部辨識,多一層防護。如果收到可疑簡訊或郵件,先別點連結,直接打銀行客服確認。
萬一不幸卡被盜了,冷靜處理是關鍵。第一步馬上凍結卡,多數銀行APP都有這功能,幾秒鐘搞定。接著報警,拿報案證明跟銀行申請爭議款項。我朋友去年被盜刷十幾萬,靠這招全額拿回來。銀行通常有48小時通報期限,錯過就麻煩了。平時養成習慣,每月對帳單仔細核對,小額盜刷往往藏在細節裡。安全是長期戰,別等出事才後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