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曼谷機場貴賓室,撞見隔壁座位的香港夫妻拿著同款國泰聯名卡閒聊。太太翻著帳單笑說:「今年飛東京的機票靠超市買菜錢換的,老公那張副卡刷公司設備直接升等商務艙。」這畫面突然點醒我——原來信用卡福利真能滲透進生活縫隙裡,關鍵在於懂不懂得挖。
國泰航空聯名卡在台灣市場算是老江湖了,但今年改版的飛行福利著實讓人眼睛發亮。不是那種華而不實的機場接送或行李箱折扣,而是把「里程累積」這門學問玩出新高度。舉個實例:上週幫公司訂十張台北-香港來回機票,刻意拆成三筆刷,配合新戶加贈活動,帳面直接多出兩萬多亞洲萬里通里數,夠我再換張短程票。
真正懂玩的人會把這張卡當成「里程加速器」。一般消費每15元累積1里數看似普通,但魔鬼藏在海外消費與指定通路裡。我實驗過,週五傍晚在微風超市買日本和牛刷這張卡,居然觸發百貨餐飲類3倍回饋;更別說每月自動加值的Uber帳戶,每次叫車都在默默攢飛行資本。有位在科技業跑客戶的朋友更絕,把公司海外伺服器年費拆十二期刷,一年下來累的里程夠全家四口飛福岡。
機場貴賓室永遠是商務客的痛點。國泰銀卡以上送四次龍騰貴賓室,聽起來中規中矩?重點在於「可攜伴」的隱藏版價值。帶過孩子長途飛行的都懂,與其在登機口看小孩追跑,不如提早兩小時進貴賓室。上回帶雙胞胎在桃園環亞貴賓室,現煮牛肉麵餵飽小鬼,自己灌兩杯紅酒才登機,航程中他倆睡全程——這種福利換算成父母的身心健康指數,根本無價。
申請策略今年有微妙變化。新戶首刷禮從行李箱改成「限時加贈10,000里數」,對常飛族更實用。但陷阱藏在年費條款:首年免年費人人皆知,次年要留意「年度消費滿36萬」才免年費的門檻。我的解法是綁定稅款分期,加上保險費與家庭年度旅遊基金,達標同時賺回饋。近期更傳出神秘邀請制,持有他行頂級卡滿兩年者,有機會免財力證明申辦——這條路我正幫朋友驗證中。
年費像行李箱,裝對東西才值回票價。當別人還在計較現金回饋0.2%的價差,這張卡的玩家早用里程玩出三倍效益。下回看見信用卡帳單,試著把數字換算成飛行距離——那種離下次旅行更近一步的踏實感,才是理財最浪漫的副產品。
評論:
海外醫療保險條款寫得超模糊,上次在沖繩掛急診,回來說診斷書格式不符差點不賠,有成功理賠的版友能分享經驗嗎?
比較過星宇聯名卡,兩張都號稱換亞洲線機票,實際算下來國泰在商務艙兌換比例好像更甜?
里程快到期才發現不能轉讓!臨時換不到機票,最後只能換咖啡券超嘔,有什麼補救技巧?
學生黨羨慕推!年費門檻對剛出社會的人還是太高,求推薦平替的累里程神卡
在官網刷日亞被收跨境手續費,客服卻說要看商戶註冊地不是看網站域名,這個判定標準好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