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Citi PremierMiles卡已經三年多了,一開始只是因為常出差,想找張能累積飛行里數的卡,沒想到這張卡成了我旅行中的秘密武器。很多人以為信用卡積分就是隨便刷刷就好,但老實說,如果不搞清楚背後的計算規則,很容易浪費掉那些辛苦累積的點數。記得有次我飛東京,差點因為沒算對兌換比例,白白損失了半張機票的價值,那次教訓讓我開始深入研究,現在分享些實戰心得,希望你們別走冤枉路。
Citi PremierMiles的積分計算其實挺靈活的,核心在於消費類別和倍增機制。一般消費每花25塊台幣累積1點Citi Miles,但重點是那些加碼類別。比方說,海外消費或指定旅行社平台,會有額外3倍積分,等於每25元拿4點。我常出差,機票飯店都刷這張,去年光靠海外消費就多攢了上萬點。還有個小技巧,別忽略日常開銷,像超市或加油站,雖然基本1倍,但配合銀行活動時常有臨時加碼。我有次在週末超市購物,碰上促銷,消費滿千送500點,瞬間補了不少缺口。計算時要養成習慣,每月對帳單時核對點數明細,花旗APP裡有詳細分類,能幫你找出哪些消費被低估。
聰明累積積分,關鍵在策略性消費和時機掌握。很多人一拿到卡就狂刷,結果點數散落在低回饋類別。我的做法是分階段:平時鎖定高倍率類別優先,比如海外網購或旅行支出,其他消費先放次要卡。等銀行推出限時活動再衝刺,像去年底花旗辦的「里數加速季」,指定通路消費多給50%積分,我趁機買了明年歐洲行的機票,一筆就賺進雙倍點數。另一個秘訣是善用家庭卡或附卡,幫家人辦張附卡,他們的日常消費也能匯入主帳戶,我太太愛網購,她的點數加進來,一年省了我好幾千塊的兌換成本。切記,別為了累積而過度消費,設定每月預算上限,才不會本末倒置。
兌換飛行里數才是重頭戲,這裡陷阱最多。Citi Miles能轉到多家航空公司計畫,像亞洲萬里通或華航哩程,但轉換比例和時機差一點,價值就天壤之別。基本是1,000 Citi Miles換500航空哩程,但常有加碼活動。我建議先盯緊航空公司的旺季優惠,例如亞萬每年春季會推轉點多送25%,這時轉換最划算。去年我換台北飛曼谷機票,平時要3萬哩,趁優惠時轉點只花2萬多,省下的點數夠我再飛一趟短程。兌換前一定要算清楚哩程價值,用簡單公式:哩程需求除以點數成本,低於每哩0.5台幣就算超值。另外,避開冷門時段或限制多的航班,直接換機票比換禮品卡實惠多了。我有個朋友貪快換了百貨禮券,後來發現虧了30%價值,後悔莫及。
用這張卡久了,漸漸發現它不只是工具,更像旅行夥伴。累積的點數幫我飛過十幾個國家,每次換到免費機票時,那種成就感遠超過省下的錢。但切記,沒有完美攻略,只有適合自己的節奏。花點時間研究規則,結合生活習慣調整,你也能讓每筆消費變成下一趟旅程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