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在台北中山區的咖啡館,隔壁桌兩位西裝筆挺的男士正熱烈討論著外資銀行的服務。聽到「Citigold」這詞時,我不禁想起上個月陪好友阿哲跑花旗開戶的折騰。他原本衝著新台幣10萬定存3.88%的高利而來,最後卻在理專辦公室裡喝了三杯咖啡,聽完兩小時的財管簡報才脫身。
花旗的優惠向來像裹著糖衣的考題。表面是開戶禮遇,實則藏著精密的篩選機制。現階段主打三種誘因:新資金台幣10萬以上享3.88%三個月定存優惠、外幣帳戶免收首年帳管費,以及透過推薦碼申辦贈NT$800刷卡金。但魔鬼藏在條款裡——那3.88%僅限新客戶且上限50萬,定存到期當日若未轉出至其他花旗產品,活存利率立刻被打回0.35%的原形。
真正值得玩味的是「推薦制度」。當你拿著親友的專屬碼臨櫃,雙方各得NT$800回饋,這招巧妙將客戶變成業務推廣員。我翻開阿哲簽的那疊文件,發現推薦碼欄位旁印著小字:「須完成首筆基金單筆申購或保險投保始生效」。銀行櫃員遞咖啡時可不會提醒你這條。
實戰開戶像闖關遊戲。線上預約只是起點,真正考驗在踏進分行那刻。記得帶雙證件正本,第二證件若用健保卡需注意發卡日期超過三個月。最常卡關的是「居住證明」:三個月內的水電帳單根本來不及更新,我陪阿哲衝去超商申請電子帳單,再回家印出帶霧墨的紙本,行員用紫外線燈照了五秒才點頭。
理財經理Vivian的攻防戰更精彩。她攤開五種外幣定存方案時,阿哲眼睛盯著美元4.5%的數字發亮。「這利率要成為Priority客戶才適用喔,」她微笑翻到下一頁,「也就是月均資產維持300萬以上。」當阿哲苦笑搖頭,Vivian立刻切換方案:「或者設定每月外匯自動轉帳5萬,也能用VIP匯率。」
開戶後72小時是黃金追殺期。阿哲手機連收三通理專來電,催促他開啟網銀設定投資密碼。「現在開通送美股交易手續費抵用券呢!」電話那頭的熱情讓他想關靜音。更別提APP裡跳出的「新戶專屬結構債商品」,年化報酬6%旁註記著小到需放大鏡看的「保本率90%」。
深夜傳訊息問阿哲後悔嗎?他傳來定存明細截圖:「放50萬三個月賺NT$4,850,扣掉來回捷運費還夠請你吃米其林餐盤。」但接著補上苦笑貼圖:「前提是下個月要記得轉走,否則利率暴跌比台股跌停還刺激。」
在信義區霓虹點亮花旗招牌時,我看著玻璃帷幕倒影中的上班族。這套優惠機制像精密捕蚊燈,用高利誘餌吸引資金流入,再以層層關卡篩選出真正的高淨值客戶。當你為NT$800推薦禮轉發連結給親友時,或許該問自己:究竟誰才是被推薦的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