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二十歲那年,剛踏入職場的第一份薪水,我興奮地買了人生第一台摩托車,卻沒想過該把錢存下來。直到十年後,在咖啡廳偶遇一位老同學,他輕描淡寫地分享自己靠著每月固定存五千塊台幣,十年下來累積了近百萬資產。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財富的魔法不在於賺多少,而在於時間的複利效應——利息再生利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複利聽起來像金融術語,其實就是最樸實的累積遊戲。想像你種下一顆種子,它每年長出新芽,新芽又繼續生長;錢也一樣,投資的利息再投入,本金就會指數型膨脹。愛因斯坦曾說這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不是沒道理。年輕時開始每月存一萬塊,假設年化報酬率7%,四十年後就能滾出兩千多萬台幣。但關鍵是耐心,時間拉得越長,效果越驚人。我見過太多人四十歲才覺醒,卻發現晚了十年,財富差距可能差了好幾倍。
歷史上有無數例子證明複利的威力。巴菲特不是靠神預測致富,而是從十幾歲就開始買股票,堅持七十年讓錢自動滾動。他常說,市場波動像海浪,但複利是海底的暗流,默默推動一切。普通人也做得到,像我的鄰居阿伯,從三十歲起每月定額投資台灣50 ETF,退休時資產翻了二十倍。他笑著說:「這不是聰明,是紀律。」複利不需要高深知識,只要選對工具——指數基金、儲蓄險或高息股,避開頻繁買賣的陷阱。
現實中,多數人敗在起步太晚或中途放棄。我曾犯過錯,以為等賺大錢再投資,結果錯失黃金十年。還有朋友一遇股災就贖回,白白浪費複利效應。記住,市場起伏是常態,複利卻在低谷悄悄加速。現在就開始吧,哪怕每月只存三千塊,選個低成本的全球ETF,設定自動扣款。時間是你的盟友,越早行動,越能讓錢為你打工。
財富自由不是夢,而是複利給的禮物。別讓今天的拖延,偷走明天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