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錢包發現,我居然有三張DBS的信用卡攤在桌上,每張都標榜著不同的分期優惠。老實說,以前看到「0利率分期」眼睛就亮了,覺得不辦對不起自己,結果有次仔細算過才驚覺,魔鬼真的藏在細節裡。今天不講乾巴巴的條款,就分享我這幾年「繳學費」換來的真實心得,特別是當你想刷一筆大額消費時,怎麼選才不會事後捶心肝。
首先得打破迷思:「免息」不一定等於「免費」。DBS幾種主流分期模式,像是「分期智多星」或直接在刷卡時選「靈活分期」,表面看都是把大筆金額拆小很誘人,但關鍵在於「手續費」這隻隱形怪獸。舉個例,你看中一台三萬塊的相機,店員說刷DBS卡分12期0利率好划算?慢著!這時務必追問:「有額外『一次性手續費』或『每期手續費』嗎?」 我就曾吃過悶虧,號稱0利率,結果被收了一筆總金額2%的手續費,換算下來年利率其實很嚇人,比一般信用貸還高。
真正要挖寶的,反而是DBS常推的「限時分期優惠」。這通常配合百貨週年慶、電商大檔(像雙11、618),或是特定店家合作。這種專案往往是銀行真金白銀貼錢補貼商家,所以容易出現「真0利率0手續費」的神組合。上個月幫老婆買按摩椅,就鎖定新光三越週年慶搭配DBS卡,六期0利率0手續,連紅利點數都照給!重點是:這類優惠不會主動送上門,得自己勤勞點,刷卡前先上DBS官網的「優惠專區」掃一遍,或直接問店家「現在刷DBS分期有什麼活動?」
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隱形成本:「點數或現金回饋資格」。大部分DBS信用卡的分期交易,分期期間是無法累積任何點數、現金回饋或哩程的!這點超重要。假設你刷十萬分十二期,等於這一年這十萬塊的回饋全部歸零。如果那張卡本身回饋率有2%,等於你無形中又損失了2000塊。所以精算時,要把這筆「機會成本」也考慮進去。除非遇到像上述百貨週年慶那種特別註明「分期照享原卡回饋」的活動,否則一般分期就是犧牲回饋換取現金流。
最後是彈性問題。DBS的「靈活分期」或「分期智多星」雖然方便,但一綁下去就是固定期數,提前還清通常省不了剩下的手續費。這跟房貸或信貸不一樣。所以下手前,真的要盤算清楚未來幾個月的收支,別為了每月少付幾千塊,把自己現金流卡死。我現在的做法是:非限時真0利率活動不辦,寧可把錢放高利活存,真有急需,DBS其實有「預借現金」搭配分期方案,利率有時還比硬辦不划算的消費分期低(但這是最後手段,能不用就不用)。
總結一句:看到DBS分期廣告先冷靜!問清楚三件事:「總手續費多少?」、「分期期間還有回饋嗎?」、「提前還清能省錢嗎?」。與其被華麗的「0利率」迷惑,不如老實存錢等限時真0優惠,或是乾脆刷一般消費賺回饋一次付清,往往更省更靈活。記住,銀行不是慈善機構,分期這塊,算得精才能當贏家。
評論:
超實用!原來分期沒回饋這麼傷難怪上次分完覺得點數少好多,還以為自己記錯。
請問版主有比較過DBS跟其他銀行分期的差異嗎?像國泰或中信的,手續費算法好像不一樣?
真的!百貨週年慶的0利率0手續才是王道,平常那些分期廣告我都直接跳過,陷阱太多。
想問如果學費要分期的話,DBS有推薦哪張卡方案嗎?還是直接辦學貸比較划算?
感謝分享血淚經驗那個2%手續費陷阱我也踩過,醒醒吧大家,天下真的沒有白吃的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