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盯著富途控股(FUTU)的走勢圖,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面。窗外香港的霓虹閃爍,映在螢幕上,和跳動的K線疊在一起。去年此時,中概股風雨飄搖,富途的股價像坐了一趟瘋狂的過山車,從雲端直墜谷底,又在監管的風聲鶴唳中掙扎爬起。現在呢?那股熟悉的躁動感又回來了,但這次,空氣裡的味道不太一樣。
說起跨境投資,特別是港股、美股這塊,富途幾乎是繞不過去的名字。它聰明地卡在一個關鍵位置——左手緊握著中國龐大新富階層對全球資產配置的飢渴,右手串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樞紐。上個月和一位在香港券商工作的老友喝酒,他半醉半醒地吐真言:「現在內地大戶要出來,第一站不是匯豐、不是花旗,是富途牛牛那個綠色App。」這話不假,看看它的用戶數增長和活躍度,黏性高得驚人。但這條路從來不是康莊大道,政策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記得2021年那場監管風暴嗎?股價腰斬再腰斬,市場一片哀嚎。現在風向似乎緩和了些,但投資富途,骨子裡就是在和政策敏感度對賭。
翻開最新一季財報,亮眼的數字背後藏著魔鬼細節。佣金收入穩健,這塊是基本盤;但真正讓我挑眉的是財富管理這塊的增速——基金、債券、結構性產品,這些高毛利的東西占比越來越高。這才是未來的故事,單純靠交易手續費撐不起現在的估值。還有個隱藏彩蛋:企業服務。幫公司在港股、美股上市,後續的ESOP員工持股管理,這塊業務像個安靜的印鈔機,競爭對手一時半刻還真難複製它的生態圈。不過,成本也在默默爬升,合規這頭巨獸每年吞掉的錢可不是小數目,國際擴張的腳步踩下去,每一分都是真金白銀。
技術圖表上,富途的股價最近在一個關鍵區域反覆摩擦。看周線,去年底那個深坑挖得夠狠,爬出來後形成一個不太標準的碗底。現在價位卡在幾條糾纏的均線中間,上方堆著不少歷史套牢賣壓,像一層厚厚的棉花,漲上去軟綿綿使不上力;下面呢?50美元附近有批死忠派撐著,跌深了就有買盤伸手接。成交量最近有點意思,上沖時放量,回調時縮量,這不是壞跡象。短線投機的,大概緊盯著55美元這個關口,衝破並站穩,可能引來一波追價;長線布局的,或許更在意它能否在45-50美元這區間打出一個更扎實的底部結構,時間換空間。
玩富途的股票,策略得看你是哪種人。心臟大、手腳快的,波段操作是主流。它波動大,消息面一撩撥就容易暴漲暴跌,區間來回吃差價,前提是你得盯得緊,設好止損絕不猶豫。想穩健點的?那就得把倉位拆細,別一把All-in。比如現在價位,先小試水溫,跌到支撐區再加一點,分層佈局。重點是:留一部分現金在手!富途這種股票,突發的監管黑天鵝或國際市場大震盪,隨時可能送來黃金坑,沒子彈乾瞪眼最難受。另外,別只顧著看股價,每個月盯緊它的運營數據更新——用戶增長有沒有放緩?戶均資產是升是降?這些才是支撐股價的硬骨頭,比短期消息可靠譜多了。
寫到這裡,想起前陣子和一位重倉富途的深圳投資人聊天。他說:「買FUTU,買的是中國人財富出海的『通道費』。」話糙理不糙。這公司活的,從來不是風平浪靜的港灣,而是在政策與需求的夾縫中衝浪。它賺的,是這種高不確定性的錢。你能承受這種顛簸,才上得了這條船。現在市場的預期,像繃緊的弦——既怕錯過反轉,又怕踩中地雷。這種矛盾感,大概就是投資富途最真實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