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經過忠孝東路的匯豐分行,那塊閃著螢光的利率看板又更新了數字。說真的,在這個低利時代待久了,看到「5%」這種字眼,心臟還是會不爭氣地多跳兩下。尤其是我這種有點閒錢、又不想全押進股市被當韭菜割的老派理財族,高息存款就像沙漠裡的綠洲,誘人得很。
不過,銀行嘛,你知道的,字永遠不會寫得讓你一眼看透。什麼「階梯式」、「新資金」、「優惠利率」,包裝得漂漂亮亮,裡面藏的條件才是魔鬼。這幾天剛好手頭一筆定存到期,索性花點時間,把匯豐當下檯面上主推的高息方案徹底翻了一遍,也順手跟其他幾家常往來的銀行比了比。這過程,簡直像在解謎題。
先說匯豐目前最吸睛的,大概就屬「卓越理財」客戶專屬的「高息活存」方案。沒錯,是「活存」!標榜最高能衝到5%,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別急著衝動,它的遊戲規則是「階梯制」加上「新資金限制」。簡單講,銀行會把你的存款切成幾段,只有最前面那一段(通常是新存入的50萬或100萬內)能真正享受到接近頂標的利率,後面金額的利率就階梯式往下掉,掉到跟一般活存差不多。而且,這個「新資金」定義很嚴格,必須是從其他銀行匯進來的「新鮮錢」,你在匯豐內部不同帳戶間搬來搬去的不算數。這招厲害,既能吸引新錢進來,銀行實際要付的利息成本又控制住了。
再來是「定期存款」。匯豐的定存利率,坦白說,在市場上不算最頂尖,但如果你本身是「卓越理財」或「運籌理財」客戶,通常能拿到比牌告價好一點的「優惠利率」。最近觀察,他們針對特定天期(例如6個月、9個月)會推出限時加碼,年息有時能到2%以上一點點。這數字在動輒5%的高息活存廣告旁顯得平淡,但定存的優勢就是穩,利率鎖死,不用擔心下個月階梯掉下來。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是「外幣優利定存」。匯豐的強項之一就是全球網絡,美元、港幣、人民幣、甚至英鎊、澳幣的定存選項很齊全。最近美元利率相對在高點,匯豐針對美元定存常推短天期(1個月、3個月)的高利活動,年息破5%不稀奇。但這裡的學問在「匯率風險」。賺了利息,賠了匯差,是常有的事。我自己習慣在台幣相對強勢時換點美元放著,等這種高利活動出現再進場,賺利息的同時也賭一點未來匯差空間。當然,這需要點時機判斷,心臟得夠大顆。
那,匯豐的存款利率到底值不值得跳進去?我的心得是:看你存錢的目的和身份。如果你是「卓越理財」客戶(通常需要維持300萬台幣以上的總資產),又能確實搬來「新資金」,那個高息活存的「第一階」利率確實誘人,適合短期內確定不會動用、又想賺比定存好一點利息的資金。但務必精算,因為超過階梯上限的部分,利率瞬間變得普通。
如果你追求的是「確定性」,不喜歡資金被綁住卻又擔心利率變動,傳統的台幣定存,特別是鎖定匯豐給理財客戶的優惠利率,是個穩健選擇。雖然數字不驚豔,但睡得安穩。
至於外幣高利定存,那是另一個戰場。適合本來就有外幣需求、或願意承擔匯率波動風險來換取較高潛在報酬的人。匯豐在這塊的選擇性和活動頻率,確實是優勢。
最後殘酷比較一下:單純論「台幣」高息存款的「最高數字」,市面上有些純網銀或新創金融平台的活儲專案,可能給得更敢(當然也常有額度限制或更嚴苛條件)。但匯豐的優勢在於「實體服務」、「全球網絡」和「綜合金融需求」。如果你的理財不只是存錢,還牽涉到投資、保險、甚至跨境資金調度,匯豐的整合性就顯出價值,那個高息活存方案就像是吸引你進入它生態系的誘餌。
所以,別只盯著廣告上最大的那個數字流口水。坐下來,拿出計算機,把自己的資金規模、能放多久、對風險的承受度、以及是否需要其他銀行服務,通通攤開來算。匯豐的某些方案,對特定族群來說是寶藏;但對另一群人,可能只是包裝精美的糖果紙。搞清楚遊戲規則,才不會興沖沖存進去,幾個月後才發現利息跟想像的差了一大截。在利率的迷宮裡,看穿數字背後的條件,才是真正能咬住高息的那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