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日同班friend食飯,聽到阿May呻到樹葉都落:「供咗廿年MPF,管理費食咗成截回報,早知自己揸錢好過!」呢句真係一針見血。我返去即刻撳開自己個強積金戶口,先發現原來每年畀緊1.8%管理費,複利計落去,三十年後隨時唔見成層樓首期。即刻打醒十二分精神,同大家深挖呢場管理費攻防戰。
管理費呢隻「無形手」有幾恐怖?假設你月供$1500,年回報5%,如果管理費係2%,四十年後個戶口會比0.5%管理費嘅計劃少成$80萬。呢舊錢夠你退休後環遊世界三轉,而家就係咁無聲無息蒸發咗。
我拎齊十大供應商嘅基金概覽表逐隻捉,發現同類基金收費可以差三倍!某隻港股指數基金,A公司收0.99%,B公司竟然只收0.28%。最吊詭係,兩隻追蹤同個指數嘅基金,過去五年表現居然相差唔到1%,即係話你畀多嘅錢根本冇換到額外回報。
經過三日地氈式比對,發現三類平價之選:首先係「指數基金獵人」,專攻追蹤恒生指數或標普500嗰啲,管理費普遍壓到0.3%樓下,最平見過0.18%。其次係「巨無霸套餐」,部分大行嘅旗下基金規模過百億,靠規模效應將費率壓到0.5%以下。最後係「網上平台獨家貨」,有啲eMPF預備平台悄悄推獨家基金,免認購費兼管理費七折。
轉會慳錢要講策略。上個月幫阿陳太做過實驗,佢原有混合基金收1.75%,我哋將七成轉去指數基金(0.33%),留三成喺原有保守基金。計過條數,每年慳$2800管理費之餘,因為指數基金表現穩定,半年仲跑贏舊組合2.3%。重點係轉部分基金唔使經僱主,自己喺網上搞掂,慳錢唔使驚醜。
不過都要提防陷阱。有間公司標榜0.5%管理費好平,但睇真啲條款,原來每季收$120行政費。仲有啲「免轉換費」基金,暗藏2%嘅買賣差價。最好撳去積金局網站撳「收費比較平台」,用佢個計算機輸入自己年齡同戶口結餘,系統會同你格盡市場上所有選擇。
最後醒多個冷知識:當你見倒基金單位突然拆細(例如1單位分拆成10個),小心係費率調整前奏。我有單case就係咁,拆細後每個單位管理費計多咗3%,好彩發現得早即刻跳船。記住,管理費每慳0.5%,退休隨時多部Teslo Model 3。
評論:
睇完即刻撳咗自己個MPF,發現成1.95%管理費!想問轉去指數基金使唔使重新做風險評估?
我公司用開XX保險個計劃,係咪一定要經HR先轉到供應商?驚老細覺得麻煩
文中提到個收費比較平台超實用,試完發現有隻保守基金竟然0%管理費,會唔會伏㗎?
樓主可唔可以講多少少點睇基金年報?我見有啲寫expense ratio有啲寫ongoing charge,搞到好亂
早排轉會慳咗管理費,但個新平台每月收$10月費,計落仲貴過之前,真係要計到盡先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