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後三點半的銀行大廳,冷氣吹得人手臂發涼,櫃檯前排隊的人龍卻帶著一股焦躁的熱氣。我看著前面那位阿伯反覆數著手上的現金單據,突然想起自己上週趕著轉帳給廠商時,也是這樣滿頭大汗。其實,角落那幾台亮著藍光的機器,早就能讓你在三分鐘內搞定這一切——只要你知道怎麼跟它「溝通」。
第一次站在中銀ATM前,那閃爍的螢幕和密密麻麻的按鍵確實讓人發怵。我記得當時像做賊似的左顧右盼,深怕按錯鍵把錢送進黑洞。後來才發現,這機器比巷口賣紅豆餅的阿婆還講規矩,只要照著它的步驟走,連我家小學五年級的侄女都能操作。關鍵在於,有些細節藏在按鍵的凹痕裡,手冊上可不會告訴你。
把你的金融卡找出來,晶片那面朝上,箭頭對準插卡口緩緩餵進去。機器吞卡時會發出「嗶——」的輕響,像在跟你打招呼。這時螢幕突然跳出密碼鍵盤,別慌張,用身體擋住後方視線再輸入,這是保護錢包的基本禮儀。當主選單跳出來時,別被那些「投資理財」「外幣服務」嚇到,我們今天只要專心找那顆印著「轉帳」的橘色按鈕。
重頭戲來了。轉帳分兩種:給中銀自己人的「行內轉帳」,或是跨到其他銀行的「跨行轉帳」。螢幕上這兩個選項長得像雙胞胎,但手續費差了一頓早餐錢。上次我鄰居陳太太就是選錯,白白多付了十五塊買咖啡的預算。記住,除非對方跟你同屬中銀,否則手指要堅定地按向「跨行」那格。
接下來機器會跟你要兩組關鍵數字:收款人的銀行代碼(三碼)和帳號(通常是十到十四碼)。這就像寫情書得先知道對方地址。我習慣把這些數字寫在掌心——不是因為浪漫,是有次掏紙條時把整疊鈔票帶出來飄了滿地,後頭排隊的大學生憋笑憋到臉都紅了。輸完號碼後務必像對發票般逐字核對兩次,上次把「886」打成「868」,差點把房貸頭期款送進陌生人的戶頭。
金額輸入欄跳出時,小心別被貪念迷惑。ATM最高單筆轉帳限額通常是十萬,超過就得拆單或跑櫃檯。確認金額無誤後,機器會冷冰冰地問你是否確定。這時深呼吸,再看一次螢幕上的帳號末四碼,像確認結婚對象的名字那樣慎重。綠色確認鍵按下去的瞬間,機器內部會發出「喀噠喀噠」的齒輪轉動聲,那是數位時代最動聽的安魂曲。
別急著走!當收據「滋——」地吐出來時,記得用指甲在熱感紙上刮幾下。上個月幫母親轉醫藥費,收據上的轉帳日期被體溫燻得糊成一片,害得我在醫院櫃檯演了半小時的懇求劇。最後抽卡時要聽到「嗶」的告別聲才算完整,有次我趕時間直接扯卡,結果卡片被機器當作人質扣留了三天。
在收據飄著熱氣的瞬間,我總會想像這些數字如何在光纖網路裡奔馳。它們穿過地底電纜、躍上衛星、最後降落在某個帳戶裡,變成孩子的奶粉、店鋪的租金或病房裡的點滴。這台金屬機器的溫度,原來藏在每個按鍵背後的人生百態裡。
(評論)
收據字跡消失的問題太真實!上次繳房租的憑證放皮夾半天就變白紙,現在都用手機先拍起來當證據
請問非營業時間轉帳,金額會卡在半路嗎?週六晚上轉給急用的朋友,對方週一早上才收到差點翻臉
補充個慘痛教訓:跨行轉帳如果選成「即時」,手續費會多扣30塊,螢幕小字真的要瞪大眼睛看
長輩字太小看不清楚,有沒有辦法讓ATM字體變大?上次陪阿公操作差點按錯
晶片卡如果磨損,插入時機器讀不到該怎麼辦?硬插三次結果卡片被吃掉,行員說要五個工作天才能領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