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巷口咖啡店結帳時,前面一位客人掏出中銀扣賬卡「嗶」一聲完成付款,店員笑著提醒他:「這期有超商加碼10%回饋喔!」當下眼睛一亮。回家立刻翻出抽屜裡塵封的存摺,才發現這張綁定存款戶頭的卡片,早就不只是提款工具。連跑三家分行問到櫃員都快認得我,終於整理出這份連行員都沒細說的實戰攻略。
很多人以為扣賬卡門檻很高,其實只要年滿20歲、帶著雙證件和印章走進任何一間分行,填張黃色申請書就能搞定。但魔鬼藏在細節裡——櫃台常不會主動告訴你,勾選「開通非過卡交易」才能網路購物;若常飛日本,務必加辦JCB晶片款,自動加值Suica直接省掉排隊買票時間。我有次在東京地鐵閘口前,看著手忙腳亂掏零錢的觀光客,暗自慶幸當初多勾了這個選項。
真正讓這張藍色卡片發光的,是那些藏在App角落的優惠。像我常去的連鎖藥妝店,每月8號用中銀卡結帳直接打85折,比會員日還狠;更別說麥當勞週三滿200送薯餅的隱藏活動,連官網都沒公告。上週帶姪子逛水族館,現場票價650元,打開銀行App的「優惠地圖」定位,跳出電子票券只要499還含餐飲抵用券——這種驚喜感,可比信用卡點數實際多了。
最近中銀狂推的「交通神卡」功能更絕。綁定悠遊付自動加值,搭公車捷運累積滿20次,下個月直接送你200元刷卡金。我實驗過,每天通勤板橋到台北,月底剛好達標,等於通勤費打八折。同事還發現邪門玩法:週末租YouBike前故意把餘額耗盡,每次自動加值500元就觸發10%回饋,騎車賺錢這種事還真存在。
用了一年多踩過三次雷:某次網購刷了八千多沒收到即時通知,嚇得衝去分行查,才知超過五千元要自己開通大額消費警示;還有回在夜市攤販刷卡被拒,原來是店家刷卡機只收信用卡;最冤的是上個月漏看條款,悠遊卡自動加值回饋要當月消費滿三萬才啟動,白繳整月捷運費。這些坑現在都標紅注記在皮夾裡的備忘卡上。
最近發現中銀開始玩場景化服務。存款滿五萬自動升級「理財卡」,跨行提款免手續費從五次變十次;若是薪轉戶,連國外ATM提款手續費都能折抵。昨天在吉隆坡機場用Maybank機台領現,螢幕顯示扣100馬幣,手機App立刻推播返還等值台幣65元手續費——這種無痛提款的爽感,可比換匯櫃台排隊舒心多了。
現在皮夾裡信用卡越來越少,這張扣賬卡反倒磨出毛邊。它像個沈默的理財管家,當我在全聯掃貨時自動觸發滿千送百,深夜加油跳現折每公升降2.3元,連繳稅季都彈出分期零利率選項。有次在特力屋刷三萬買冷氣,當場分六期零利率,店員還嘀咕:「比我們店內分期還划算啊。」或許真正的聰明消費,就是把每分錢的效益壓榨到極致吧?
評論:
在7-11用中銀卡買咖啡確實常拿到額外點數,但上週店員說活動突然截止,優惠更動會提前公告嗎?
申請時勾了海外交易功能,在韓國刷卡仍被拒,後來發現要另外開啟『非接觸支付』權限,這設定藏在網銀哪個選單啊?
上次自動加值悠遊卡被收了15元手續費,客服說是因為在全家超商操作,改到捷運站加值就免手續費,條款寫得超隱晦
網購刷大額被鎖卡三次!每次都要跑分行解鎖,難道不能像信用卡用簡訊驗證嗎?
中銀ATM存鈔功能超挑鈔票,稍微舊的百元鈔就吐出來,半夜存錢得挑超新鈔票很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