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恒生指數的波動,總讓我回想起幾年前在香港中環咖啡廳裡,和幾位老友聊投資的場景。那時市場正經歷反送中風暴,指數一天暴跌上千點,空氣中瀰漫著焦慮,但我們都咬牙撐著,因為經驗告訴我:市場總會回歸理性。現在回頭看,那些起伏教會了我,投資不是賭博,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耐心和策略。
談到當前恒生指數走勢,得先理解背後的驅動力。過去一年,指數從兩萬點附近掙扎爬升,卻在中國經濟放緩和中美科技戰陰影下反覆震盪。記得去年底,當美國加息潮席捲全球,恒指一度跌破一萬八千點支撐位,許多散戶恐慌拋售,但我觀察到外資機構卻悄悄進場撿便宜。這種分歧背後,是對香港獨特定位的信心——它依然是亞洲金融樞紐,儘管政治風波不斷,企業盈利基本面並未崩壞。從技術面看,月線圖顯示指數正在構築底部,若能站穩兩萬一千點阻力,下半年或有機會挑戰兩萬三。
影響走勢的關鍵變數,永遠離不開地緣政治這頭巨獸。台海緊張、香港國安法深化,這些事件像不定時炸彈,瞬間就能讓指數跳水。我親身經歷過2020年疫情爆發時,恒指單日蒸發7%的慘劇,那時才深刻體會到:分散風險有多重要。別把所有雞蛋放同個籃子裡——我會建議配置部分資金到東南亞或美國ETF,比如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基金,它和恒指相關性低,能緩衝突發衝擊。
說到投資策略,與其追逐短線波動,不如專注長期價值。恒指成分股裡,像騰訊、友邦這些巨頭,估值已跌至歷史低位,本益比剩個位數,簡直是撿黃金機會。我自己的做法是每月定額買入盈富基金(2800.HK),用平均成本法攤平風險,過去五年報酬率仍穩在8%以上。切記,市場恐慌時別跟著跳船,設好停損點(比如跌破10%就出場),但更關鍵是保持現金流,預留三成資金等黑天鵝來臨時抄底。
最後分享個教訓:幾年前我貪心加槓桿玩恒指期貨,結果一次聯準會升息就虧掉半年薪水。從此我只用閒錢投資,睡眠品質好多了。記住,財富累積是馬拉松,別被每日K線迷惑。耐心等待,市場終會獎賞理性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