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哥华华人 供養父母免稅額不同住申請條件與節稅攻略 ...

供養父母免稅額不同住申請條件與節稅攻略

2025-7-29 13:57:43 评论(5)

還記得去年報稅季,我翻開那疊厚厚的單據,心裡盤算著怎麼幫遠在花蓮的老爸老媽省點錢。他們住慣了鄉下,不願搬來台北跟我擠公寓,但每個月匯生活費、醫藥費從沒斷過。結果呢?申報扶養免稅額時,才發現「不同住」的規定像道隱形門檻,差點讓我多繳好幾萬塊稅金。這幾年摸透規則後,才懂原來政府給的這份孝心禮物,藏著不少眉角。


台灣的扶養親屬免稅額,說穿了就是讓子女減輕稅負,同時照顧長輩。每人每年基本額度現在是9.2萬元,但關鍵在「供養」二字。不是同住就能自動適用,得證明你有實質付出——匯款紀錄、醫療收據、甚至共同帳戶明細,都是鐵證。我碰過最刁鑽的狀況,是國稅局要求補寄老媽的藥單,因為他們懷疑我虛報,幸好平時習慣留電子檔,不然真得跑斷腿。


不同住申請的核心,在於「持續性供養」的舉證。條件其實不嚴苛:父母得滿60歲或無謀生能力,且全年和你同戶籍或不超過半年同住。重點是那份「金流足跡」。比方說,我固定每月轉帳8000元給老爸當生活費,銀行流水單就成了最佳護身符。如果偶爾塞現金?記得寫張簡易切結書,雙方簽名壓日期,報稅時附上就穩當。別小看這些紙本,國稅局查核時,少一張都可能被打回票。


節稅這塊,玩得巧能省下大筆血汗錢。首先,檢視父母總所得:若他們年收低於免稅額門檻(目前是9.2萬),你全額申報更划算。像我媽領農保年金才7萬多,我直接扣好扣滿。再來,搭配其他扣除額疊加效應——醫藥費憑據別丟,超過所得3%部分可另計。去年老爸開刀花了15萬,我單靠這項就多抵掉2萬稅金。切記,申報時勾選「非同居供養」欄位,系統自動試算最優組合,別傻傻選錯。


最常踩的雷是「戶籍陷阱」。很多人以為同戶籍就萬事OK,但若父母實際住別處,你沒匯款證明,國稅局照樣剔除。我有朋友吃過悶虧,補稅加罰款將近10萬。另一招暗黑攻略:如果兄弟姊妹都想申報,先協調誰來主報,避免重複。我家就協議由我申報,妹貼補現金給我,省得全家被追查。


走過這些彎路,我學會把供養當成理財課題。每年十月開始整理單據,手機設提醒別錯過五月報稅季。與其抱怨制度繁瑣,不如主動出擊——打去國稅局問細節,他們客服其實挺幫忙。孝心不該被稅單綁架,這筆免稅額是給認真兒女的紅利,抓緊它,讓愛與節稅雙贏。


2025-7-29 14:23:58
如果父母住國外,匯款紀錄用外幣帳戶可以嗎?需要公證嗎?
2025-7-29 14:33:25
我媽有領勞保年金,但總收入低於免稅額,這樣我申報會被駁回嗎?
2025-7-29 14:39:57
不同住證明除了匯款單,用LINE對話紀錄當輔證夠力嗎?怕國稅局不認。
2025-7-29 15:28:20
去年省了快三萬稅金,感謝分享!但兄弟搶著報怎麼辦?
2025-7-29 17:00:47
文章提到醫藥費扣除,如果爸媽用我的信用卡付健保費,算不算供養證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DataVoyager

关注0

粉丝0

帖子748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