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國旅行,刷卡買東西時,帳單回來總是多了一筆「外幣手續費」,那種感覺就像被偷偷扣了點小錢,累積起來還真讓人心疼。記得去年去日本,在東京一家小店買了件和服,刷卡時店員問我要不要用台幣結算,我傻傻點頭,結果手續費加匯率差,硬是多付了快5%。那次之後,我就開始研究信用卡的外幣陷阱,發現省下這些錢其實沒那麼難,關鍵在懂銀行怎麼運作。
信用卡外幣手續費,簡單說就是銀行在你刷外幣時收的額外費用,通常分兩種:交易手續費,大約是消費金額的1.5%到2%,再加上貨幣轉換費,萬事達或Visa會加個1%左右。這些錢加起來,刷個一萬塊台幣,可能就得多花兩三百。很多人以為這是免不了的,但其實銀行設計這些費用的背後,是為了賺點匯差和服務費,尤其當你沒選對卡時,更容易被坑。
省錢的技巧,我試過幾招超實用。首先,選一張免外幣手續費的卡是王道,像台新銀行的FlyGo卡,海外消費直接免1.5%手續費,搭配現金回饋,刷越多省越多。再來,結帳時一定要堅持用當地貨幣,別讓店員說服你用台幣結算,那叫「動態貨幣轉換」,匯率差加手續費,損失更大。還有個小秘訣,出國前先查銀行優惠,比如玉山銀行的Pi卡,特定國家刷外幣有加碼回饋,我上回去韓國就用它,省了快一千塊。
銀行優惠這塊,台灣幾家主力銀行都推專案搶客。國泰世華的KOKO COMBO icash卡,海外免手續費外,還給3%現金回饋,適合常飛東南亞的背包客。中信銀行的LINE Pay卡,雖然有基本手續費,但搭配點數折抵,實際支出少很多。永豐銀行的DAWHO卡更猛,新戶申辦直接送外幣交易免手續費半年。不過要注意,優惠常變動,出發前上銀行官網查最新活動,別傻傻用舊卡刷。
總歸一句,省外幣手續費不是難事,關鍵在主動出擊。養成習慣,出國帶兩三張卡備用,優先刷免手續費的,結帳盯緊貨幣選項。平時多關注銀行促銷,像我就設定APP通知,一有優惠就跳提醒。省下的小錢,累積起來夠你多玩一天,試試看,下次旅行帳單會讓你笑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