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哥华华人 個人收入幾多錢要交稅?報稅門檻一次看 ...

個人收入幾多錢要交稅?報稅門檻一次看

2025-7-29 13:57:29 评论(0)

每次報稅季節一到,總有朋友問我:「收入到底要多少才需要繳稅啊?」這問題看似簡單,但背後牽涉到一堆扣除額、免稅額的計算,一不小心就容易搞錯。我自己剛工作時也踩過坑,以為收入低就不用理,結果漏報被罰款,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冤枉。今天就來分享我的經驗,幫大家一次搞懂台灣的報稅門檻和門檻細節,讓你省錢又安心。


台灣的個人所得稅門檻,主要看你的「全年綜合所得淨額」。簡單說,就是你的總收入減掉各種扣除額後,剩下的金額如果超過一定數字才要繳稅。2023年的基本免稅額是每人92,000元,再加上標準扣除額單身者120,000元、夫妻合併240,000元,還有其他像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0,000元或身心障礙扣除額等。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單身上班族,年收入不到412,000元(92,000免稅額 + 120,000標準扣除額 + 200,000薪資扣除額),基本上就不用繳稅,連報稅都不用。但別高興太早,如果收入超過這個數字,就得乖乖申報。


不過,現實中沒那麼單純。像我鄰居阿明去年兼差做外送,多賺了50,000元,結果忘記算進收入裡,最後被國稅局追稅加罰款。關鍵在於「所得種類」:薪資、利息、租金或投資收益都要加總。稅率級距也分好幾層,年淨額0到560,000元稅率5%,560,001到1,260,000元跳到12%,依此類推到最高40%。這意味著高收入族群得精打細算,善用扶養親屬或捐贈扣除來降稅。我建議大家每年五月前先試算一下,用財政部電子申報系統輸入資料,系統自動幫你算門檻,省得自己頭痛。


報稅時常見的陷阱是忽略小額收入,像網拍賺個幾千元或銀行利息,很多人以為不用報,但國稅局現在資料連線很厲害,一查就露餡。還有扣除額的選擇,標準扣除額雖簡單,但有時列舉扣除額(如醫藥費或房貸利息)更划算。我遇過一位退休老師,靠列舉省下上萬元稅金。總之,了解門檻不只是數字遊戲,它關係到你的錢包和風險管理,養成習慣早點準備,才不會臨時手忙腳亂。


評論:


  • 如果我有兼職收入但沒扣繳憑單,該怎麼申報才不會出錯?
  • 這篇講得很清楚,但請問扶養父母的話,門檻會變多少?實例更好懂。
  • 感謝分享!去年我就是漏報利息收入被罰,早知道先看這篇就好了。
  • 稅率級距每年都會調整嗎?2024年的數據哪裡查得到?
  • 想問一下,海外收入要不要算進門檻?像投資美股收益。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冰淇淋蝙蝠

    关注0

    粉丝0

    帖子784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