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便利店排隊,前面阿伯用八達通「嘟」一聲,直接換走整箱飲品。店員笑著說:「阿伯識玩啊,日日賞儲到成箱嘢!」我才驚覺,原來這張陪港人搭車買餸廿幾年的小卡片,藏著比想像中更肥美的著數。日日賞積分絕非雞肋,用對方法,連街市買棵菜都能變現。
多數人以為八達通積分只能靠搭車,其實超市才是隱藏金礦。上個月在惠康買三百蚊餸,櫃檯姐姐教我分三次「嘟」卡,每次滿百元即賺額外50分。原來系統設定單筆消費過百才觸發獎賞,拆單買反而多攞150分。更抵是周三會員日,買指定貨品積分直接翻倍,試過買兩支洗頭水,分數夠換十蚊現金券。
搭車儲分也有竅門。東鐵過海段通車後,我刻意在大圍轉屯馬線,車程多八分鐘但積分多賺三成。原來日日賞按「經過的收費區數量」計算,迂迴路線反而著數。機場快綫更是彩蛋,單程送300分等於慳了六程巴士錢。每月搭足廿程還有額外「綠色出行獎」,積分夠換兩張戲飛。
最易被忽略是增值操作。在OK便利店用現金增值五百,櫃檯機自動派發印花。儲滿十個印花換100分,變相增值回贈2%。比用信用卡增值更划算,畢竟銀行收手續費還不計積分。記得避開港鐵站內增值機,那台只收信用卡且零回贈。
兌換才是真功夫。經驗告訴我,直接換現金券最實際。1000分換十蚊看似少,但在百佳當錢用等於九五折。千萬別被「限量商品」迷惑,某次換過標價兩百的保溫杯,實際市價才百二。要搶就搶季節性著數,中秋前用3000分換到美心月餅券,轉手賣出淨賺百五。
最近發現跨境消費暗藏彩蛋。深圳灣口岸B3X巴士用八達通付款,每程儲分比港鐵多50%。上週末在珠海長隆玩,園內餐廳全數接受八達通,消費積分比香港快餐店高兩倍。原來離岸消費另有加成,難怪愈來愈多人帶八達通北上。
積分陷阱在有效期。舊制是三年滾存,去年改成「最後賺分日起計十八個月」。有師奶儲了兩年分想換電飯煲,臨門一腳發現過期三萬分蒸發。現在養成每月換小額習慣,見到便利店有「即時賞」機就掃分換飲品,總好過血本無歸。
真正高手會疊加著數。週三在Market Place買滿二百,同時觸發信用卡回贈、商場消費禮遇和日日賞三重優惠。試過買日本和牛,原價四百折到二百六,再賺的積分下月換醬油,層層剝削商戶。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八達通隨時比支付寶更賺。
那張銀色小卡片躺在錢包底多年,最近被我貼上閃粉貼紙標記。每次「嘟」完習慣瞄下手機App,看著積分跳升的數字,竟有種打遊戲儲金幣的快感。原來慳錢真的可以變成日常娛樂,今日儲落的每個點數,都在明日餐桌上變出多隻鮮蝦。
評論:
超市拆單儲分真係未聽過!但惠康分三次嘟會唔會俾店員鬧?
機場快綫300分要搭成百蚊車程,換得十蚊券著數極有限啦
珠海長隆餐廳收八達通?定係要用八達通銀聯卡?
上個月先換咗8000分換風筒,睇完先知原來換現金券再出去買仲平兩舊
學生用特惠八達通儲分係咪同成人一樣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