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在溫哥華的咖啡館敲鍵盤時,隔壁桌幾個香港青年正激動地比劃著文件。其中一人突然抬頭問我:「姊,你知道OWP體檢報告的有效期怎麼算嗎?」他手裡緊捏著體檢單,指尖微微發白。這已是今年第三次被陌生人詢問救生艇計畫細節,那些焦慮又期待的眼神,讓我決定把協助移民律師整理政策時挖到的「魔鬼細節」寫出來。這條航向加拿大的救生艇,承載著太多人的未來,而暗礁往往藏在看似平靜的水面下。
加拿大在2021年推出的香港救生艇計畫(Hong Kong Pathway),表面是兩條主航道:Stream A給在加畢業的留學生,Stream B給有加拿大工作經驗者。但真正讓申請者栽跟頭的,往往是沒寫在官方網頁的隱形門檻。像那個焦急的青年,他沒注意到體檢報告有效期限是從「簽發日」起算,而非「遞交日」,差點因過期三個月的報告被退件。
走Stream B的人最常卡在「全職工作」定義。移民局寫著每週30小時,聽起來明確吧?但當你拿出26小時的薪資單搭配每週4小時義工證明湊數時,審查官會直接蓋上拒簽章。更致命的是「連續12個月」的計算方式——請病假超過兩週?那段空白期會讓你的時間軸重算。去年有申請者因急性盲腸炎住院18天,工作天數被硬生生砍斷,最後靠著律師爭取才用「不可抗力因素」翻案。
職業類別看似寬鬆,實則暗藏玄機。有位在台灣做數位行銷總監的港人,把職稱譯成\Marketing Manager\遞件,卻收到補件通知。移民局用國家職業分類代碼NOC核對後,認定他的實際工作內容更接近\Advertising Specialist\。關鍵在於你是否能舉出「管理下屬」或「預算控制」的證據,否則再光鮮的職稱都是虛晃。
申請流程中最易被低估的是「無犯罪證明」。香港警察證明書的有效期只有三個月,但從預約到取件可能耗時六週。更棘手的是台灣申請者,若五年內住過第三國,得跑遍各國領事館蒐集文件。我見過最曲折的案例:某申請者童年住過馬來西亞兩年,成年後在英國留學,最後在台灣工作,整整耗費四個月才集齊三國證明。
語言考試更是高頻雷區。多數人死磕雅思G類,卻不知CELPIP在加拿大審理更快。有位申請者雅思口說卡在6.5分,改考CELPIP後竟拿到9分。關鍵在於CELPIP採用加拿大在地口音,對看慣北美影集的香港台灣人更友好。但要注意IDP和BC考場的預約難度天差地別,台北IDP考場平均等兩個月,台中BC考場卻常有下週空位。
體檢環節藏著最荒謬的陷阱。有位B型肝炎帶原者,看到體檢表上「未具傳染性」的醫師註解就安心交件,三個月後竟收到拒簽信。原來移民局系統會自動標記所有肝指數異常者,必須額外提交半年內的病毒量檢測報告。更別提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若空腹血糖值超標,很可能被要求自費加做心電圖。
當你終於集齊所有文件,千萬別栽在最後一關:簽證照片。移民局要求下巴到頭頂高度在31-36mm之間,但台灣照相館慣用的護照規格是32-38mm。有申請者因頭頂留白多出2mm被退件,重拍時攝影師嘟噥:「加拿大系統是用游標卡尺看圖嗎?」
踏上加拿大後才是長期抗戰的開始。楓葉卡審核期間離境?記得申請永久居民旅行文件。想接父母團聚?要證明你的年收入能負擔全家開銷。有位工程師拿到PR後立刻把薪水全寄回香港還房貸,結果擔保父母時被查出帳戶餘額不足,硬是延後三年才團圓。
在移民律師事務所看過太多捧著拒簽信痛哭的案例。有人因在咖啡館打工兩週沒報稅,工作證明出現缺口;有人體檢時隱瞞十年前的憂鬱症就診史,被查出醫療紀錄後遭遣返。這條救生艇承載的重量,遠比申請表上的欄位更沉重。當你終於站在多倫多CN塔頂端詳那張楓葉卡,會發現卡面鐫刻的圖案不是楓葉,而是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裡,你親手摺出的紙船。
評論:
體檢報告的「簽發日」陷阱差點害到我!去年七月做的檢查,拖到十一月才遞件,看到這篇立刻衝去重辦
Stream B的工作時數認定好嚴格,上個月感冒請三天假,主管幫我調整班表補時數,這樣會被認定中斷嗎?
請問NOC職稱轉換有訣竅嗎?我在台灣擔任專案主任,實際帶五人團隊但職稱沒manager字樣
父母團聚的收入門檻具體是多少?官網寫最低必要收入,但沒公布數字
憂鬱症病史真的會被遣返?我八年前在台灣就醫過,現在完全康復也要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