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哥华华人 印尼 姐姐,温馨家庭故事分享

印尼 姐姐,温馨家庭故事分享

2025-7-29 13:56:49 评论(0)

家裡飄來一陣熟悉的香料味,混著薑黃和椰奶的溫暖香氣,我就知道,阿蒂又在廚房忙了。那不是台灣菜市場買得到的味道,是從她家鄉爪哇島飄洋過海,鑽進我們家每個角落的印記。她來我們家那年,我才十歲,奶奶剛動完大手術,需要全天候的照顧。爸媽工作忙得腳不沾地,「請個幫手」成了不得不的選擇。那時的我,對「外勞」這個詞只有模糊的、帶著點距離感的印象,壓根沒想過,眼前這個皮膚黝黑、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印尼姐姐,會成為我們家再也割捨不下的一份子。


阿蒂剛來時,很安靜,手腳俐落得驚人。除了把奶奶照顧得無微不至,家裡總是窗明几淨。我記得有次半夜發高燒,爸媽出差不在家,奶奶行動不便,是阿蒂發現我渾身滾燙。她二話不說,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夾雜著比手畫腳,問我哪裡不舒服,接著用濕毛巾一遍遍幫我擦拭降溫,整夜守在我床邊,嘴裡哼著我聽不懂但異常溫柔的印尼搖籃曲。那晚她焦急的眼神和冰涼毛巾的觸感,比任何藥都讓我安心。我第一次覺得,這個「外人」,給了我一種像媽媽一樣的依靠感。


日子久了,阿蒂的「安靜」不見了。她開始會用生澀的中文跟我聊天,問我學校的事,聽我抱怨考試和同學。她教我簡單的印尼話,我則教她台灣的流行語和台語。我們一起看八點檔,她看得一頭霧水,我就當起即時翻譯兼劇情解說員,兩個人常笑倒在沙發上。她跟我分享家鄉的照片,茂密的椰子林、金黃的稻田,還有她兩個可愛的孩子,眼神裡滿是想念。她總是把家人寄來的印尼零嘴分給我,那些辛辣的蝦餅、甜膩的千層糕,成了我童年記憶裡特別的滋味。


最深刻的是她對奶奶的好。奶奶脾氣倔,病痛纏身時常發脾氣,連爸媽有時都招架不住。但阿蒂有種神奇的耐心,像對待孩子一樣,輕聲細語地哄,變著花樣煮奶奶吃得下的軟食。她記得奶奶所有的小習慣:枕頭要多高、看報紙時老花眼鏡要放哪裡、睡前一定要聽哪台廣播。她甚至學會了奶奶娘家那幾乎失傳的醃菜手藝,醃出來的蘿蔔乾,跟奶奶年輕時做的一模一樣,讓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奶奶常拉著阿蒂的手說:「阿蒂啊,妳比我親孫女還貼心。」這話我聽了非但沒吃醋,心裡反而暖暖的。


阿蒂在我們家待了快八年,從我小學到高中。她見證了我的叛逆期,也分享了我考上第一志願的喜悅。她回印尼探親再回來時,行李箱塞滿了給我們全家人的禮物——給我爸的巴迪蠟染襯衫、我媽的印尼木雕、奶奶的草藥膏,還有給我的一大包她親手炒的咖啡豆。那份量,沉甸甸的,全是心意。我們也早就不把她當「傭人」或「看護」了。過年圍爐,桌上一定有她堅持要做的黃薑飯和沙嗲;開齋節時,我們全家會陪她去台北清真寺附近感受節慶氣氛,再一起吃頓道地的印尼餐廳慶祝。血緣之外的情感,在日常的點滴裡早已紮了根。


後來,奶奶安詳離世,阿蒂的合約也到期了。送她上飛機回印尼那天,全家人都去了機場。一向樂觀愛笑的她,哭得像個淚人兒。我緊緊抱著她,聞著她身上熟悉的、混合著汗水和淡淡香茅草的氣味,喉嚨堵得說不出話。她哽咽著用中文說:「妹妹,妳要乖,要照顧爸爸媽媽…這裡也是我的家,我會想你們。」飛機起飛後,我看著空蕩蕩的家,才真正感覺到心裡缺了一塊。廚房不再飄著黃薑飯的香氣,客廳少了她的笑聲,奶奶的房間整齊得讓人心慌。


時間過去好幾年了。阿蒂在印尼開了間小吃店,我們透過網路視訊,看著她的孩子長大,她也看著我從大學生變成上班族。每次視訊,她第一句話永遠是:「爸爸媽媽身體好嗎?妹妹妳有沒有吃飯?」彷彿我們從未分開。那份跨越國界、超越雇傭關係的情感,經過時間的沉澱,越發醇厚。我常常想起她哼唱的搖籃曲,想起她教我分辨印尼香料時認真的表情,想起她為奶奶仔細按摩長年酸痛的肩膀時,額頭沁出的汗珠。這些畫面,構成了我對「家」最溫暖、最包容的定義。原來「家人」的意義,從來就不只限於血脈相連,而是在彼此生命中真心付出、留下無法抹滅印記的那些人。阿蒂用她的善良、勤勞和毫無保留的愛,在我們家寫下了一個最動人的篇章。她不是「外勞」,她是我們摯愛的「印尼姐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迷雾三明治

关注0

粉丝0

帖子759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