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就像一場永不停歇的派對,每天開盤的鐘聲一響,我總會泡杯咖啡,盯著螢幕上跳動的數字,那種心跳加速的感覺,十年來從沒變過。短線操作呢?它像極了衝浪,你得在浪頭剛起時跳上去,稍晚一點就可能被淹沒。很多人以為這只是賭博,但真相是,它需要精準的判斷和紀律,否則再好的運氣也會被磨光。我記得去年台積電那波急拉,我靠著早盤進場、午盤出場,賺了快三成,但那次經驗也教我,市場永遠在變,沒人能預測下一秒。
談到每日精選,這不是隨手抓支股票就上,得從基本面、技術面和消息面三腳凳來撐。基本面看的是公司健康度,像最近AI熱潮,我會掃描財報裡的營收成長和負債比;技術面呢,我愛用移動平均線交叉和RSI指標,當股價突破五日線且RSI低於30,就是進場訊號;消息面更關鍵,盤前得盯緊財經新聞,比如昨天鴻海宣布新訂單,股價瞬間飆升兩趴,那些沒跟上的就只能乾瞪眼。但別忘了風險,我習慣設定自動止損,虧損超過5%就砍單,這招救過我無數次。
實戰策略上,我分享個人的「快進快出」心法:開盤前半小時最亂,別急著跳進去,先觀察成交量是否放大,像今早台股大盤量能衝破千億,我就鎖定半導體族群。選股時,優先挑流動性高的,比如聯發科,它的波動大但不易被套牢。買入點呢?我喜歡在股價回測支撐位時進場,假設聯電跌到45元關卡反彈,那就是機會;賣出更講時機,別貪心,獲利達標就閃人,我常用10%為目標。記得,短線不是長投,抱過夜風險翻倍,上週我貪多留了廣達,結果隔天財報利空,直接吐回利潤。
說到專業買賣,紀律比天賦重要。我有個筆記本,記錄每筆交易的進出理由,失敗了回頭檢討,才發現多數虧損都因情緒作祟——看到紅K就追高,綠K就恐慌殺出。市場心理學是隱形殺手,散戶一窩蜂時,往往是反轉點。建議新手從模擬盤練起,用真金白銀前,至少先摔個幾十次虛擬跤。最後,別迷信任何「必勝」策略,我的每日精選只是參考,比如今天可留意金融股的補漲行情,但務必自己做功課,畢竟錢是你的,輸贏都得自己扛。
評論:
這篇講的止損設定很實用,但想問如果遇到盤中突然暴跌,該怎麼即時調整策略而不手忙腳亂?
技術面分析提到的RSI指標,能舉個具體案例嗎?比如最近哪支股票符合低於30的買點?
風險管理部分寫得深,但新手資金有限,建議從多少本金開始練短線才不會壓力太大?
文中強調情緒控制,好奇作者有沒有遇過最慘的教訓?從中學到什麼心法?
每日精選的篩選法很受用,但如果工作忙沒時間盯盤,有沒有替代的自動化工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