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加拿大,我腦海裡浮現的都是那片廣闊的楓葉國度,從溫哥華的雨林到多倫多的天際線,總讓人想背起背包就出發。但如果你也像我一樣,計畫來趟加拿大之旅,第一個問題肯定會冒出來:到底要不要簽證?這不是簡單的「是」或「否」,而是得看你的國籍、旅行目的和停留時間。台灣的朋友們,我得說,我們不是免簽國成員,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你得搞定電子旅行授權(eTA)或正式簽證。聽起來有點繁瑣,但只要準備好,過程其實比想像中順暢。
讓我從經驗談起吧。去年夏天,我陪家人去溫哥華探親,出發前整整花了兩週研究規定。台灣護照持有者如果搭飛機入境加拿大,必須申請eTA——這是一種線上授權,有效期五年或護照到期日,費用才7加元(約台幣160元)。但如果你打算待超過六個月,或是去讀書、工作,那就得申請訪問簽證(Visitor Visa),費用100加元(約台幣2300元)。記住,eTA只適用於短期旅遊或商務,比如觀光、探親或開會,而且必須從機場入境。如果是陸路或海路進加拿大,台灣護照反而可能免簽,但這種情況少見,多數人還是得乖乖辦eTA。
申請eTA的過程,我親身走過,蠻直覺的。你上加拿大政府官網(記得找ircc.gc.ca的正式頁面),填個線上表格,基本資料包括護照號碼、個人聯絡方式和旅行計畫。接著上傳護照掃描檔,用信用卡付費,系統通常幾分鐘就核准。但別掉以輕心,我有朋友忘了檢查護照有效期(得剩六個月以上),結果被卡住重來。萬一你需要訪問簽證,流程就複雜些:先線上提交申請,附上財力證明(像銀行存款單,顯示每天至少100加元可用)、行程表、返程機票預訂,還有邀請函(如果探親)。官方說處理時間約兩週,但旺季可能拖到一個月,建議提前三個月動手。
入境時,加拿大海關的經驗教我幾件事。準備好護照、印出來的eTA核准信或簽證文件,還有證明你來旅遊的證據——比方說酒店訂單、行程規劃,或親友的聯絡資料。海關人員可能會問停留目的、資金來源,甚至翻查手機訊息。我遇過一次,他們看我帶了太多現金(超過1萬加元得申報),差點被盤問半小時。所以,誠實回答別隱瞞,帶足資金但別誇張。另外,健康保險別忽略,加拿大醫療貴得嚇人,萬一生病沒保險,帳單會讓你後悔莫及。
旅行中總有意外,像簽證被拒或想延長停留。eTA拒絕率低,但如果護照有問題或填錯資料,就得上訴或重申請。訪問簽證被拒更常見,原因多是財力不足或目的不明——這時得補文件或找移民顧問諮詢。想延長停留?入境後線上申請延期,費用100加元,得在簽證到期前30天提出。總之,加拿大歡迎遊客,但規則嚴謹,多做功課就少點麻煩。
回顧這些,我覺得關鍵是早點規劃。簽證要求隨時在變,去年政策就微調過。出發前查官方最新資訊,別只靠論壇傳言。加拿大很美,但別讓簽證絆住你的腳步——準備好,就能安心享受洛磯山脈的壯麗或尼加拉瀑布的震撼了。
eTA申請真的只要幾分鐘嗎?我填完表格後等了一天還沒收到核准信,是不是哪裡出錯了?
如果我有美國簽證,去加拿大還需要辦eTA嗎?聽說有特殊協議,但官網說法模糊。
入境時海關查資金證明,現金和信用卡額度都算嗎?還是非得銀行存款單?
訪問簽證被拒過一次,理由說旅行目的不明確。重申請時該怎麼加強資料?有推薦的移民顧問嗎?
帶小孩去加拿大玩,eTA申請要分開辦嗎?還是全家可以一起處理?費用怎麼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