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幫朋友處理外傭合約的事,才發現許多雇主和外傭在簽約時,根本沒仔細看條款,結果鬧出一堆糾紛。我自己也曾經雇過外傭,那份合約就像是一張紙,寫得不清不楚,最後雙方都吃虧。台灣的外籍家庭幫佣市場越來越普遍,但法律規定其實挺複雜的,從《就業服務法》到勞基法,細節多到讓人頭痛。雇主和外傭都得懂這些,才不會讓權益睡著了。
簽約前,第一件事就是核對合約的基本要素。合約期限通常是兩年,但記得看有沒有自動續約條款,萬一雇主臨時要終止,得提前通知,否則得付賠償金。工資部分,政府有最低標準,現在基本月薪不能低於兩萬塊台幣,還得寫明支付方式,是現金還是轉賬,別信口頭承諾。我遇過一個案例,雇主口頭說會加薪,結果合約裡沒寫,外傭做了半年都沒拿到,最後鬧到勞工局,雙方都耗時間又傷感情。
權益保障這塊,休息時間最容易被忽略。外傭每天工作不得超過十小時,每週至少有一天完整休假,這不是建議,是法律硬性規定。健康保險更關鍵,雇主得負擔健保和勞保費用,萬一外傭生病或受傷,醫療支出才不會變成負擔。曾經有個朋友的外傭在工作時扭傷腳,因為合約沒寫明保險,雇主自掏腰包付醫藥費,事後才後悔沒早點釐清。另外,住宿條件也要寫進去,像房間是否獨立、有沒有基本設備,這些細節都影響生活品質。
常見陷阱不少,雇主和外傭都得小心。有些仲介會塞進隱藏條款,比如加班費只算半薪,或要求外傭負擔仲介費,這都違法。合約得用中文和外傭母語寫清楚,避免誤解。我聽過一個慘劇,雇主用英文合約,但外傭只懂印尼話,結果簽了不平等條款,工時被拉長到十二小時,還沒加班費。簽約時,最好找第三方公證,或請勞工局協助審閱,花點小錢省大麻煩。
給雇主的小建議,把合約當成雙向保障,不是單方面壓榨。定期和外傭溝通,調整工作內容,萬一有爭議,先試著協商,別直接解約。外傭方面,別怕開口問,權益受損時,馬上向1955勞工申訴專線求助。台灣社會對外傭的保障越來越完善,但關鍵在於那份白紙黑字的合約,簽下去前,多花一小時讀懂,就能避免未來一年的頭痛。
評論:
如果合約裡沒寫加班費,該怎麼處理?我擔心雇主會賴帳。
文章提到休息時間,但外傭的國定假日怎麼算?需要特別註明嗎?
我雇外傭時,仲介收了一筆高額費用,這合法嗎?感覺被坑了。
實用指南!分享給家人了,避免簽約時出錯。
外傭如果工作不滿一年就離職,雇主能要求賠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