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開始玩外幣交易時,我有次急著買歐元,結果一進一出就莫名其妙少了幾百塊台幣,當時還以為是手續費問題,後來才發現是點差在作怪。點差這東西,說白了就是買價和賣價之間的差距,像是銀行或平台賺的隱形費用,你每交易一次,它就像小刀一樣慢慢削走你的本金。那次教訓讓我學乖了,開始研究怎麼避開這些坑,現在想想,省下來的錢都夠吃好幾頓大餐了。
點差的高低,其實跟市場波動息息相關。舉個例子,前陣子英鎊因為政治新聞狂飆,點差瞬間拉大,我朋友沒注意就衝進去,結果買賣差額吃掉他半成利潤。我學到的秘訣是,挑對時段交易最划算,像倫敦早上或紐約開盤時,流動性高,點差通常壓得低,這時候下單能省不少。我自己習慣避開亞洲午後那種冷清時段,點差一拉開,成本就無聲無息堆上去。
選平台也是關鍵,有些標榜零手續費,但點差卻偷偷放大,根本是換湯不換藥。我試過幾家,最後鎖定那些透明公開點差的經紀商,像有些提供固定點差或ECN模式,點差能壓到0.5點以下。有次我換到一家新平台,點差比舊的低一半,一個月下來省了快兩萬台幣,累積起來夠付房租了。別小看這點差距,交易頻率一高,省下的錢絕對讓你驚喜。
聰明交易還得靠工具輔助,我愛用限價單設定進出點,避免市價單被點差偷襲。市場波動大時,點差常會擴張,我就先觀望,等平穩再出手。記得去年日圓大跌,我提前設好限價單,結果點差沒變動,順利賺到價差還省了成本。這些小技巧,都是從失敗中磨出來的,現在回頭看,點差管理就像理財的基礎功,練好了終身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