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錢包時,翻出那張安信 earn more 信用卡,才想起它陪我度過不少消費時光。記得去年初申請時,純粹是衝著「高額回饋」這四個字去的,但真正用起來才發現,這張卡不只是個塑膠片,它更像個小幫手,幫我把日常開銷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現金回饋。一開始,我以為隨便刷就有好康,結果第一個月只拿回幾十塊,差點想放棄。後來慢慢摸索,才懂其中的門道,現在每個月穩定賺個幾千塊回饋,感覺像在玩一場智慧理財遊戲。
說到賺回饋,很多人以為得大筆消費才行,其實不然。安信這張卡的妙處在於,它把回饋分層次設計,不同類別有不同比率。像我這種小資族,最愛從超市和加油下手,這兩塊的回饋率最高,有時能衝到5%。記得有次週末去全聯買菜,刷了兩千多,月底帳單直接多了一百多塊回饋,等於打了個小折扣。關鍵是別亂刷,先看當月促銷,銀行常推限時加碼,比如上個月就有餐飲類加倍,我趁機約朋友聚餐,刷完就多賺了回饋,還省了荷包。
但光靠消費還不夠,得搭配點小技巧。我發現很多人忽略帳單管理,回饋就白白溜走。我的做法是設定自動扣款,確保全額繳清,這樣才不會被利息吃掉利潤。另外,安信APP有個隱藏功能,可以追蹤消費類別,我會每週檢查一次,調整下個月策略。比如發現交通費花太多,就改搭公車省點錢,把預算挪到高回饋項目。這招讓我去年省下近萬元,比兼差打工還划算。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張卡也有陷阱要避。年費部分,首年免費很吸引人,但第二年就得靠消費門檻抵掉,我設定提醒在到期前三個月評估,如果回饋不夠cover,就考慮剪卡。盜刷風險也不能輕忽,我養成習慣每次交易後收簡訊通知,萬一有異狀馬上凍結。還有,別被回饋數字沖昏頭,過度消費反而虧本,我給自己訂了條規矩:只刷必要開銷,像奢侈品就改用現金,免得落入循環利息黑洞。
用了快兩年,這張卡教會我理財不是省錢,而是讓錢幫你賺錢。回饋拿來當旅遊基金最爽,去年就用累積的點數換了趟小琉球之旅,海風吹來時,心裡只想著:刷卡的每一塊錢都在默默回報。如果你正考慮辦卡,別急著衝動申請,先算算自己的消費模式,是否匹配這些高回饋類別。畢竟,信用卡是工具,用對了才真能「earn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