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踏入創意設計這行時,每天熬夜趕稿是家常便飯,螢幕前堆滿了咖啡杯,但作品產出總像龜速爬行。那時我天真以為,才華就該靠硬熬,直到某次專案死線逼近,客戶急催動畫特效,我才驚覺:工具選對了,靈感跟效率根本是雙胞胎。這幾年摸遍全球軟體,從台北到紐約工作室的合作經驗,讓我悟出一個真理——創意人不是超人,高效工具才是你的隱形翅膀。
今天不聊華麗理論,直接掏心掏肺分享幾款救命神器。先說After Effects,這老朋友不用多介紹,但小斯AE的暱稱不是白叫的,它簡直是動態設計的瑞士刀。我常笑稱,AE的圖層時間軸像我的第二個大腦,舉個實例:去年幫品牌做產品發布動畫,客戶臨時改需求要加3D轉場,靠著內建的Expression腳本功能,我寫了幾行代碼自動生成效果,省下三小時手動調整。插件方面,Duik Bassel必裝,角色綁定一鍵搞定,連菜鳥都能玩出專業級動畫。記得選工具別貪多,深度鑽研AE的核心功能,比裝一百個插件更實際。
再來聊聊Figma,這傢伙徹底顛覆我對UI/UX設計的認知。以前用Sketch得反覆匯出檔案,團隊反饋像打乒乓球來回丟。Figma的即時協作簡直神救援,上回和矽谷團隊遠端合作App介面,十幾個人同時編輯同個文件,評論區直接釘在圖層上,省掉無數會議郵件。它的Auto Layout功能更是寶藏,拖曳元件自動適配不同螢幕尺寸,週末加班變週末遛狗。免費版就夠猛,但付費解鎖設計系統庫後,連風格指南都能智慧同步,效率翻倍不誇張。
別以為高效工具全是新潮軟體,老牌Photoshop照樣能玩出花樣。我迷上它的Action錄製功能,比如批量處理客戶修圖需求時,設好動作腳本,百張產品照調色去背十分鐘完工。最近還發現Adobe Bridge這冷門寶貝,搭配PS用,素材管理像圖書館員上身,關鍵字標籤一搜秒找檔案,告別硬碟黑洞噩夢。插件推薦Lumenzia,光效調控直覺到像拿畫筆塗鴉,作品質感立馬升級。
最後壓箱寶是Notion,你沒聽錯,這筆記工具竟成我的創意中樞。設計案從靈感發想、進度追蹤到客戶報價,全塞進一個工作區。模板庫超豐富,我自訂的「動畫流程表」結合甘特圖,專案時程一目了然。手機同步隨時記錄碎片點子,上次東京出差地鐵上突發靈感,隨手記下還附草圖,回工作室直接開工。工具再強,也得搭配習慣——每日收工前花五分鐘整理Notion,效率不靠蠻力靠系統。
說到底,創意設計不是比誰更苦勞,而是聰明借力。這些工具我用爛了才敢推,但別盲從,挑適合你工作流的試試。記住,技術會過時,但駕馭工具的心法永不過期——玩得開心,效率自然來敲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