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我剛從海外回香港定居,身邊朋友都在聊居屋申請的事。那時我對整個流程一頭霧水,光是入息限制就搞得頭大。後來親身經歷過幾輪申請,才發現裡頭藏著不少細節,一不小心就會被刷掉。今天就來聊聊居屋申請的資格、入息門檻,還有那些容易忽略的必知陷阱。
先談申請條件吧。不是人人都能申請居屋,你得是香港永久居民,年齡滿18歲,而且名下沒擁有任何物業。如果是家庭申請,成員都得符合這條件。重點是入息限制,這塊最讓人糾結。政府每年調整數字,像是2024年最新規定,單身人士的月入上限是HK$34,000,家庭則是HK$68,000。別以為這數字很寬鬆,實際計算時,連獎金、加班費都得算進去,一不小心就超標。
入息限制不是死板的數字遊戲。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對夫婦,男方做IT月賺HK$30,000,女方兼職教書月入HK$15,000。他們以為家庭總入息HK$45,000在限額內,結果申請被拒,原來兼職收入得用年收入平均來算,一攤開就爆了。這種細節政府網站不會明說,得靠經驗或問過來人。另外,資產限額也得注意,單身總資產不能超過HK$925,000,家庭則是HK$1,850,000。這包括存款、股票,甚至海外資產,很多人漏報這個,白白浪費機會。
必知指南這部分,我覺得最關鍵是文件準備。申請時要提交稅單、僱主證明信,還有銀行流水。記得有一次,我朋友忘了提供配偶的入息證明,直接被當成資料不全打回票。時間點也很重要,居屋每年開放申請一次,通常在年中,錯過就得等明年。建議提前三個月開始整理文件,別拖到最後一刻。另外,入息計算以申請前六個月的平均為準,如果那陣子你換了高薪工作,可能得緩緩再申請。
整體來說,居屋是香港人上車的好機會,但門檻不低。入息限制看似公平,卻常讓中產家庭卡在邊緣。我的建議是,先上房委會網站查最新數字,再找專業人士諮詢。別怕失敗,多試幾次總能摸清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