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我剛開始用信用卡時,就被那張號稱「尊榮」的年費卡給坑了。每年乖乖繳上幾千塊,換來的卻是一堆用不到的機場貴賓室和無感點數。直到有天,我仔細算了一筆帳,才發現自己白白燒錢。現在,我幾乎只刷免年費卡,生活開銷省了不只三成。這不是什麼理財大師的秘訣,而是每個普通人都能學會的聰明選擇。
年費信用卡的存在,說穿了是銀行的一種商業策略。它們包裝成高級體驗,附加一堆誘人福利:像是旅遊保險、機場接送或高額回饋。但問題是,這些福利你真的用得上嗎?假設一張卡年費要五千塊,回饋率號稱 3%,你得刷超過十六萬才打平年費成本。我認識一位朋友,每年出差頻繁,機場貴賓室對他超實用,年費卡就划算。但像我這種宅在家工作的人,刷免年費卡反而賺更多現金回饋。
免年費卡這幾年竄紅不是沒道理。銀行競爭激烈,紛紛推出零年費選項,還搭配高達 5% 的回饋率在特定通路,像超市或網購。重點是,這些卡沒隱藏陷阱,申請門檻也低。我現在的主力卡是張免年費的現金回饋卡,每季調整通路優惠,光是買菜就能拿 5% 回饋,一年下來輕鬆省幾千塊。當然,缺點是附加福利較少,但老實說,那些華而不實的服務,不如真金白銀進口袋。
選擇免年費卡,關鍵在摸清自己的消費習慣。先列出每月固定開銷:餐費、交通、娛樂佔比多少?如果超市消費高,就挑通路回饋強的卡;常網購的人,找電商專屬優惠。別被「首年免年費」的噱頭騙了,很多卡第二年就開始收費,得記得主動取消或轉卡。我的策略是:永遠拿新卡開卡禮,用完優惠就剪卡。上個月,我靠一張免年費卡的首刷禮,換到免費機票,省下八千多。
免年費卡的最大優勢是彈性。你不用擔心忘了繳年費被收滯納金,也不用綁死在特定銀行。我建議大家每半年檢視一次卡組,市場變動快,新卡常推更高回饋。萬一真的需要年費卡的福利,比如海外醫療險,那就辦一張備用,但平時主力刷免年費的。省錢不是小氣,是讓每一分錢發揮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