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哥华华人 心臟病先兆,關鍵症狀及早發現,預防猝死風險 ...

心臟病先兆,關鍵症狀及早發現,預防猝死風險

2025-7-29 13:55:45 评论(0)

急診室的日光燈管白得刺眼,凌晨三點的空氣凝著消毒水與汗水的氣味。我看著擔架上那張灰敗的臉,五十出頭的男性,送來前還在加班改企劃案。「只是最近比較累……」家屬顫抖的聲音在簾外斷續飄著。心電圖監測器突然拉出鋸齒狀的峰值,尖銳的警示聲撕破寂靜——心室顫動。急救團隊衝進來按壓胸膛的畫面,像慢動作鏡頭烙在我眼底。那晚我們沒能留住他。走出醫院時天剛濛濛亮,我抬頭望著高樓縫隙間透出的魚肚白,忽然想起他太太反覆哭訴的那句話:「他明明只說胸口悶了兩天……」


你知道嗎?美國CDC統計,每四十分鐘就有一人猝死於心臟病,其中近半數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臟問題。最駭人的是,超過40%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根本沒經歷過劇烈胸痛。心臟這台精密引擎罷工前,其實早發出細微的喀嗒聲響,只是我們太習慣忽略身體的求救訊號。


當血管像老舊水管般積滿油垢,心肌缺氧的警報絕非只有左胸劇痛這麼簡單。我遇過捧著下顎掛牙科的患者,結果是心絞痛輻射到牙齦;看過反覆胃食道逆流的中年女性,胃鏡照了又照,最後在心導管室發現右冠狀動脈塞了90%。更別提那些以為只是「年紀大容易喘」的長輩,其實是心衰竭的肺水腫悄悄蔓延。


尤其女性更要警覺。哈佛醫學院追蹤研究顯示,女性心臟病發作前三週,超過七成出現異常疲勞感——不是普通累,是那種睡十小時仍像被卡車輾過的虛脫。我的護理師朋友就曾在超市結帳時,突然後背冒出冷汗浸透襯衫,伴隨莫名的噁心感。她當機立斷直奔醫院,果然抓到左前降支血管即將完全阻塞。事後她苦笑:「哪像電視演的摀胸口倒地?根本像腸胃炎加落枕!」


身體的警報系統遠比我們想的更精妙。有位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他總在清晨四點莫名驚醒,喉嚨像被隱形手掐住。檢查才發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誘發夜間心肌缺氧。還有位廚師發現切洋蔥時左手小指發麻,神經科查無異常,轉到心臟科竟揪出心血管狹窄。當自律神經偵測到心臟供血不足,可能透過各種迂迴路徑示警:從耳垂出現對角線皺褶、眼瞼長出黃色瘤,到腳踝在傍晚浮腫,都是血管工程師在牆壁裡敲打的摩斯密碼。


三年前我採訪過一位登山教練,他在聖母峰基地營出現高山症症狀,下山後持續頭暈。某天刷牙時發現舌頭右側微微發麻,本以為是牙膏刺激,但當晚左腳掌開始針刺感。直覺讓他連夜掛急診,電腦斷層顯示右頸動脈剝離——再晚幾小時就可能中風。他摸著頸動脈疤痕對我說:「身體從不說謊,是我們常裝作聽不懂它的語言。」


預防猝死不是靠運氣,而是解讀身體的隱喻。當你爬兩層樓梯就喘得像跑馬拉松、感冒痊癒後莫名持續心悸、甚至夢見溺水驚醒發現盜汗,別急著歸咎「最近太操勞」。去測量躺著與站立時的血壓差,觀察腳趾甲床按壓後回血速度,注意戒指是否突然變緊。這些微小異常拼湊起來,往往比心電圖更早揭露危機。


下次若在冷氣房裡無故冒冷汗,或左肩胛骨深處泛起悶痛,請別急吞胃藥。按壓手腕數脈搏是否漏拍,感覺呼吸時肺葉擴張的幅度。心臟的求救訊號常偽裝成日常不適,而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對「應該沒事吧」的僥倖。記得那位沒能走出急診室的男人嗎?他最後的晚餐是便利商店的涼麵,口袋裡還放著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清單。


評論:


  • 看完背脊發涼上週開會時突然左耳嗡嗡響伴隨輕微想吐,還以為是冷氣太強,明天立刻掛心臟科檢查
  • 請問家族有猝死病史的人,除了定期健檢還有什麼預警方法?我父親五十歲心肌梗塞過世,現在自己到這年齡特別焦慮
  • 文末的故事太揪心!想分享我阿姨的案例:她反覆牙痛三個月,牙醫找不出問題,後來才發現是心臟問題引起的牽引痛
  • 女性那段完全命中!我媽發病前兩週常抱怨後背像貼膏藥般緊繃,當時還笑她更年期,現在想來好愧疚
  • 請問腳踝浮腫要到什麼程度該警覺?我每天下班鞋子都變緊,但抬腿睡一覺就好,這樣需要就醫嗎?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代碼飛羽

    关注0

    粉丝0

    帖子759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