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翻著手機銀行APP,那筆遲遲沒動靜的貸款申請,像根刺扎在心裡。三年前創業時我也卡過這關,當時以為填好表格就夠了,結果被銀行婉拒得措手不及。後來在金融業打滾的老同學點醒我:「審核通過的關鍵,從來不在『快速』,在於你讓銀行『看得懂』你的價值。」這句話徹底翻轉了我對貸款的認知。
很多人沒意識到,聯徵報告上的數字會說話。去年幫朋友小陳整理貸款資料時,發現他信用卡總額度60萬,循環動用竟高達53萬。這在銀行眼裡就像看到有人天天在信用懸崖邊跳舞。「先把卡債整合進一筆信貸吧,」我建議他:「債務集中管理,負債比立刻從刺眼的45%降到28%。」兩個月後他再申辦房貸,利率硬是比原先估的少了0.3%。
更關鍵的是那疊薪轉存摺。多數人只印最後一頁餘額,卻忽略銀行真正想追蹤的是「金流穩定性」。有位客戶在科技公司當約聘人員,明明年薪破百萬,卻因薪資入帳日不固定被退件。後來我們把兩年內每筆獎金分紅都標註來源,另附上勞保投保級距明細,等於幫審核人員畫好重點。一週後核貸書下來,額度還比預期多50萬。
最近幫餐酒館老闆娘申請週轉金時,遇到更細緻的挑戰。她每月現金流水帳漂亮,但稅單上的營利所得卻偏低。「要把POS系統報表拉出來,」我指著她櫃檯的平板:「刷卡收入和現金收入分開列冊,再對接每日存款紀錄。」這本親手整理的收支全書,讓銀行確認她有35%的隱形現金流沒顯現在稅務資料上。
最後的魔鬼細節藏在貸款用途計畫書。多數人寫「房屋裝修」、「資金周轉」就結束,殊不知精準度決定成敗。上個月有位客戶寫「購置AI檢測設備提升產能」,附上設備報價單與新增訂單合約,甚至估算出投產後月營收成長23%。這份計畫書讓銀行主動把還款期限從五年延到七年——當你證明錢能生錢,銀行自然願意當你的合夥人。
走過這些彎路才懂,所謂快速通關的秘訣,其實是把審核者當成亟需被說服的投資人。他們不在乎你多急著用錢,只在乎你多值得被信任。就像打理創業企劃書那樣經營你的貸款申請,當每個數字都有脈絡可循,每筆收支都經得起放大檢視,核准通知往往來得比預期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