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銅鑼灣分行看到長長嘅學生人龍,先醒起又到開學季。恆生嘅「升級理財」學生戶口廣告貼滿港鐵,但係咪真係咁著數?我幫細妹搞開戶嗰陣,同個客戶經理傾足半粒鐘,先睇穿啲優惠點樣「吊高嚟賣」。
佢哋主打通脹掛鈎存款利率標榜「最高4%」,但個「最高」字體細過螞蟻腳。實際要連續三個月用學生八達通自動增值滿$800,仲要綁定PayMe消費五次,先搏到首$2萬享額外息。我計過條數,普通學生每月碌到$4000已經好盡,仲未計八達通拍早餐同PayMe夾錢食飯呢啲小額交易,隨時得個「睇」字。
講到免年費信用卡,張「Visa簽帳白金卡」送$200現金券係吸引,但陷阱在「首年」免年費。第二年開始要交$300,除非你全年碌夠$24,000——等於每月豪洗$2000。仲有佢話「免海外交易手續費」只限網上海外簽帳,實體店照收1.95%!我表弟上年去日本刷爆卡,返嚟先發現蝕咗成晚溫泉旅館錢。
開戶文件話就話身份證加學生證搞掂,但實戰完全唔係嗰回事。我陪阿明去旺角分行,職員硬係話佢國際學校張學生證冇印有效期,要補學校信。最吊詭係迎新禮物三選一,揀$300超市券要等兩個月,即場拎Bluetooth耳機就要簽保險意向書。最後我哋揀咗看似最穩陣嘅免五年櫃位服務費,點知轉頭收到SMS話「適用於非電子渠道交易」,即係ATM入票照收$20手續費。
深宵睇佢官網條款先知,所謂「全港免費跨行ATM提款」原來限渣打集團網絡。試過凌晨兩點在元朗鄉郊撲去恒生ATM,最近部機竟然在屯門!結果焗住用其他銀行機扣咗$15。仲有個致命傷係外幣戶口,網上話「0佣金兌換」,但永遠顯示「此服務暫時未能提供」,落分行兌日圓個匯率比找換店差成個算。
用落最大伏位係「低結存豁免」。宣傳單張寫明免$5000最低結餘,開戶半年後突然收月結單扣$50。打上熱線先話要每月轉賬入$2000先符合豁免資格,仲要係「新資金」——即係自己恒生其他戶口轉過嚟都唔計數。最後焗住設定每月阿媽過數當「薪金」,先避過吸血式收費。
講到尾,學生戶口唔應該只睇著數。我教阿明用佢個「收支預算」功能,自動分類便利店同書店使費,先知原來每月買漫畫使成千銀。最有用反而係隱藏版「繳費提示」,綁定學費同宿費到期日,自動從儲蓄戶口過數,慳返遲交罰款仲多過啲優惠回贈。
醒水貼士:去開戶前用手機影定電子學生證(要有生效日期),帶埋今年學費單做地址證明。見到經理即問三件事:櫃位服務費包唔包支票簿?跨行轉賬每日限額幾多?外幣兌換有冇隱藏溢價?記住錄音自保,我試過職員口頭承諾「永久免年費」,半年後翻聽錄音先追得返。
學生理財第一課,其實係學識睇穿銀行嘅語言偽術。與其追那4%幻影利率,不如練精個腦計清交易成本。恒生個戶口當入門練兵場就好,真正著數永遠在條款細則第十頁倒數第二行——或者,在你自己個記帳本裡。
評論:
睇完即刻check返自己個戶口,原來真係收緊我$50低結存費!明明開戶時個經理話學生豁免㗎,聽日要拎錄音去分行對質
想問八達通自動增值係咪一定要用恒生app設定?我試過在便利店增值但月結單顯示唔到交易紀錄,驚影響拎高息
比較過中銀同渣打學生戶口,恒生個外幣兌換功能真係廢到喊,但佢個預算工具分類好詳細,點取捨好?
收到迎新個Bluetooth耳機音質超差,早知揀超市券有冇人成功爭取到轉禮物?
發現恒生存款利率玩財富升級制,點解我放$5萬得0.5%但朋友放$1000反而有2%?係咪系統出錯
用恒生戶口交中大學生會費竟然要收$6手續費!話晒都係教育機構,其他銀行都豁免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