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經過銅鑼灣恆生分行,玻璃門上貼著「新客享高達$800現金獎賞」的海報,冷氣混著銀行特有的紙張油墨味飄出來。排隊時前面穿校服的學生正懊惱地翻背包,櫃員輕聲提醒:「阿妹,身份證同住址證明分開放會穩陣啲。」這幕突然讓我想到,原來許多人都卡在申請儲蓄卡的第一步。
恆生這張藍色基調的儲蓄卡,幾乎是香港人的共同記憶。但很多人不知道,去年他們悄悄升級了「優越理財」門檻,原本廿萬資產要求降到五萬就有交易,仲送三次免手續費跨行提款。我上個月幫姪女辦卡,櫃檯姐姐壓低聲音話:「而家網上申請填推薦碼『HSB2024VIP』,額外多$200超市券。」這些隱藏著數,宣傳單張永遠用最細字體印在背面。
帶齊三寶是關鍵:身份證正本、三個月內住址證明(水電煤單最穩陣),仲有要預留半粒鐘做面審。住劏房的陳師傅試過拎屋企電話費單,點知職員話要寫全名:「佢指住單上『租客收』三個字搖頭,最後要去房署搞張證明信。」如果係學生,記得帶埋手冊蓋印頁,學費自動轉賬仲免咗$50年費。
最易中伏係「最低結餘要求」。普通儲蓄戶口保持$5000就免月費,但優越理財要五萬。舊年茶餐廳李太以為達標,點知計數唔包股票倉值,被扣$180月費激到拍檯。後來我教佢用流動理財app設定「結餘提示」,當資產跌穿五萬就自動發警報,慳返唔少麻煩。
講到著數,恆生玩「階梯式優惠」好叻。新資金首兩萬有4%息,超過就變0.01%。我通常轉$19900過去食高息,剩低嘅放去虛擬銀行。最近仲發現用佢張卡拍八達通自動增值,每月第三筆有5%回贈,買餸搭車慳到幾杯奶茶錢。
落分行前必做三件事:打熱線2818-0282預約時段避開人龍;上網下載申請表預填省廿分鐘;帶多個信封裝住址證明正本。上次見個西裝友臨櫃先摷爛咗張電費單,結果要重新排隊。記住啊,香港人最貴嘅成本永遠係時間。
評論:
住址證明用銀行月結單得唔得?上面有全名同地址但係電子版
優越理財嘅$800迎新係咪要放足半年?提早轉走會點
我舊年申請完先發現綜合戶口收$200手續費,有冇得豁免?
比較緊中銀同恆生,邊間海外提款手續費平啲?
學生哥申請係咪真係唔使收入證明?得17歲做得嗎
|